近年来的高考材料作文,就出现不少学生还是用宿构、套题的方式应对的问题,这就没有起到材料作文改革的作用。今年的全国卷I作文和浙江的作文(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北京的作文(新时代青年),从命题角度,希望学生畅想、畅谈,但从学生写作角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题先行”问题,学生的思辨空间不大,表达的观念会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1、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延续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改革趋势。而高考作文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材料作文,给考生材料,由考生自主命题。出材料作文的目的,是给学生思辨空间和表现空间,而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是语文作文的基本功能。一个好的作文题,要给学生较大的思辨空间和表达空间,但这需要材料作文给的材料,不能“主题先行”,即不能给考生设定表达的观念,因为这样一来,考生的思辨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千篇一律,有不少空话、套话,甚至“鸡汤文”。
近年来的高考材料作文,就出现不少学生还是用宿构、套题的方式应对的问题,这就没有起到材料作文改革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的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就明确了表达的主题,如果这类材料作文增多,学校老师、学生在准备作文时,就会采取宿构、套题的方式。今年的全国卷I作文和浙江的作文(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北京的作文(新时代青年),从命题角度,希望学生畅想、畅谈,但从学生写作角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题先行”问题,学生的思辨空间不大,表达的观念会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二是给学生选择,从2个作文题、3个作文题中选择一道写作,这给学生选择空间。像北京的作文,微写作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这有利于考生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材料、话题写作,这是高考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在考题中的体现。以上两方面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也会在今后的语文作文中继续坚持,而对于语文作文题,当前存在一个争议是,究竟是题目贴近现实、时代性强好,还是淡化作文的时代性特点,集中关注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好。
赞成贴近现实、时代性强的人认为,这样出题,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不赞成者则认为,语文作文题,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历史题,不应考察学生对时政的了解,考察时政可以通过政治考试,过于贴近社会热点的考题,并不利于考察语文作文本应该考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反而很容易让学校老师、考生押题,
2、浙江高考生的满文作文,你觉得写得好吗?
无法读懂的文章,怎能对之评说好与不好呢?还有那篇评卷老师的点评,竟然也只是大赞其好,而通篇未见好在哪里的蛛丝马迹。若按常理,既是满分作文,应当能至少看出一丁点“好“来,点评中也能至少看出一丁点“好“来,然而并没有看出来,只能百感交集,特别是感到自己浅薄,一文不名,对于“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限感佩五体投地之外,决定去查询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原材料,并去借到至少文中提到的外国名家名著,以及《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大部头工具书,寻章摘句,逐字推敲,“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3、张云雷的粉丝高考作文满分,《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了范文,你怎样评价?
谢谢邀请,题主所问有误,我查了一下,2019年山西中考作文题目是《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平时写作训练,以名人为写作内容都是很好的!也是很平常的事,但必须注意的是,要传递正能量,表现时代精神。从题主提供的几个图片来看,这应该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也许正因此,这篇作文中考时满分。
后来,热心的老师又在网上搜索它,下载了打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阅读,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也是很平常的事。至于张云雷,他是郭德纲发展最全面的弟子之一,说学逗唱样样精通,不仅相声功底扎实,而且唱歌模仿也是一绝,人,一辈子谁还没有一点挫折。什么南京火车站二楼跌落摔伤,什么演出被叫停之类,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与此问题无关,
4、大家感觉今年的高考作文如何?
感谢邀请。作为湖北人,第一时间关注了湖北高考作文题目,看到有人邀请回答,赶紧来分享感受啦,在此先预祝各位考生高考加油,金榜题名!原题目如下:【两个时间角度】1、从过去到未来,侧重点在展望未来以未来2035人的视角与口吻,向2018的一代人,想象我们未来的时代,有哪些成长,有哪些梦想,有哪些成果,有哪些使命等等,
2、从未来到过去,侧重点在回顾过去以现在2018年人的视角与口吻,向2035的一代人,展现我们现在的时代,有哪些成就,有哪些机遇,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挑战等等。【两种人物设定】1、具体的一个人这里的他或者她,只是提到是2035年的一代人,并未说明或者限定具体是谁,考生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形式,用一个具体的人,比如对未来2035的弟弟妹妹等。
用一个具体的人,书写的口吻会更亲切,拉近距离,同时会穿插一些针对具体人的个性化内容,有点有面。2、整体的一群人将未来2035的他设定为一群人,或者是一类人,有相同属性的人,比如都是一群热爱相当科学家的人。这样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一个侧面,来注重展现未来的某行业某分支领域发展,(当然了这是自己比较了解和擅长的领域)。
同时可以根据这一类人,突出某种特殊的品质,特殊的使命,特殊的社会责任,来表现稳重主旨,【发展的眼光,憧憬的希望】高考作文的命题和阅卷都有主流价值观和导向。所以这篇文章,主要是聚焦于时代的变化,感恩当前国泰民强的国家背景,感恩机会颇多的社会环境国家,年轻人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下,展望未来,肩负着使命与责任,不断奋斗,满怀希望,用坚持拼搏和昂扬斗志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个写作的思路】看到这个题目,把自己当做考生,想到了以下三个比较好的写作思路啦。1、假如现在的自己0岁,写给未来2035的他,也就是写给2035的自己,希望自己在大环境下,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追求怎样的梦想,承担怎么样的责任,2、从个人的角度,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来展现国家的蜕变。从个人梦到中国梦,从家庭的变化到国家的变化,从身边的事物到国家变化的趋势,反思现在的问题,同时寄希望于未来,
3、从“我不是人”的角度,我是一个物品(比如一棵小草),或者是一个地方(比如故宫)等,从一个特殊的视角,选择两个或者多个视角,来叙述出2035的年样子,来感受其变化,通过第三方来表达出主旨。【充满诗意,又包涵深意】写给2035的他,这个题目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包含诗意的遐想,2035的他,或是2035年的她,我周围的人听到这个题目时,第一反应有一种情书的错觉,当然啦,想想这是高考作文题目,就立刻把错觉拉回了正常的轨道啦。
但不得不说,如此有诗意的题目,确实在近几年高考中难得一见,这篇材料作文也给了考生较大自由发展的空间,找到一个切入点,对过去、现在、未来富有深远意义的思考,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有文章可写,完成难度并不大,【考察考生三个能力】但这篇作文想要写的出彩,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对于考生来说,这篇应试作文主要考察以下三个能力,
1、信息储备能力考察学生是否日常积累各行业相关的信息,两耳有没有闻窗外之事,有没有广泛的阅读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储备,课内外有一定积累,才能在写作中信手拈来,2、深度思考能力这篇考试文章,并不是对已有广泛信息的罗列或者单纯陈述,要写出考生对当前发展的思考,当今后发展的趋势,对自我责任的理解,这些需要考生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纵向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考试现有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