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1、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真的是运用越多的“佳词佳句”作文就能写好?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老穆解析作文到底是不是好词佳句越多越好呢?穆老师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文体需要进行判断。倘若是议论文写作,要以理服人,理味十足,强调写作的逻辑性,兼顾文采,而好词佳句过多地应用在议论文当中,则是不合适的。如果是记叙文写作,也要分情况讨论,
〖1〗叙事类记叙文此类记叙文写作,要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好词佳句,〖2〗写人类记叙文此类记叙文写作,不太适合过多运用好词佳句。〖3〗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此类记叙文写作,倘若你有文采,好词佳句拿捏得当的话,可以多运用好词佳句,同学们,做任何事,恰当最好,过犹不及,作文亦如此!此外,好词佳句运用是有讲究的,宁肯平凡地贴切,也不要华丽的相悖。
2、怎样将作文写好呢?
怎样将作文写好呢?其实写好作文没有捷径,因为要写好作文关键是素材,其次才是表现技巧。而素材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得来的,那怎样积累素材呢?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鲜事,我们要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把观察到的触动你心灵的事情和你的感悟及时记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并且经常翻看,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就不用担心写作没有料可写了,
当然要做到这个,是要有一种不怕苦不怕麻烦的精神,更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其次要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多看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这座富矿储存了天地间很多的奥秘,我们读这些经典名著的时候,就会获得书中的智慧和精彩,我们把这些智慧和精彩记下来,就能转化为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
现在很多学生很少注重读书看书了,特别是读中外经典名著,平时在学校忙着上课演练题型,顾不上读书,周末又忙着玩游戏,即使偶尔看书,也只是看那些对写作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低俗的恋爱书籍,所以每次到写作文的时候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哀叹不知道要写什么,只能拿作文选来这里抄一段那里抄一段,东拼西凑,勉强凑成一篇不连贯的作文,实在可怜!所以多读书,多做笔记,把好段好句摘抄,看多了记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作文了。
积累了素材,如果再能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文章就锦上添花了,写作技巧包括怎么开头,怎么收尾,怎么布局谋篇,怎么写人记事。特别是写人写事要注意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不能只是空泛的写人写事,那么作文就生动具体感人了,愿你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静坐抚卷,把读书当做时尚的事情,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还能收获很多快乐。
3、《作文选》能提高孩子作文水平吗?请分享您写作文的好方法,谢谢?
《作文选》能暂时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这种通过《作文选》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做法十分有限。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读,阅读是语言的积累,也是借鉴,是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不二选择。《作文选》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十分有限,远不及优秀的文学作品富含营养,
只读《作文选》,不读文学经典,学生思野不开阔,语言表达不上层次,当然写不出好文章。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给孩子订一些诸如《读者》《散文》之类的文学杂志,其中有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都比《作文选》上的文章好。孩子阅读时,要注重培养其思考和积累的习惯,读的不求多,不求快,但求精,
二是多写。要引导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怎么想,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给孩子设定条条框框;读书时,要让孩子养成写读书摘要、读书笔记的习惯,边读边想,有什么想法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也可以独立成文;读到美词佳句,可以摘录下来,反复体会,以备写作之用,三是多了解社会。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读看新闻的习惯,对于社会上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家长可以利用吃饭、散步的时间,与孩子展开讨论,家长要用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以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和观察分析能力,这些都能成为孩子写好作文的有机素材,
4、怎么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写作看上去难,其实教学得法,训练有素的话,最多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有:一、仿写法仿写法,大家并不陌生,但却不知道仿写仿什么,必须在阅读名作名篇或者是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理解名作名篇和满分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哪些技巧可以借鉴并运用到写作中来,
仿写一要学习写作的技艺,例如,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文中起承转合的过渡等。二要学习好词好句,提高谴词造句的意识,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描述,要学习名作名篇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三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立意,并怎样突出文章中心的。常见立意法如下:文章开头结尾的技巧,不下几十种,但最应该学会的是首尾照应法,倒叙法、抒情式开关,引用式开头、设问式开头、升华式结尾,引申式结尾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理解起来不难,但运用起来却不易,要结合名作名篇或满分作文来感悟并仿写运用,
文章首尾照应法:文中的起承转合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最重要的技法,涉及选入文章的所有素材的安排,谁先谁后,谁详谁略,哪里该描写、哪里该抒情,哪里该伏笔,哪里该照应,哪里该放哪里该收,这些都靠文中的起承转合来巧妙安排剪裁出来,要边读边感悟,并在写作训练中运用进去。例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法:文中黑字部分都是特写式详写,一详一略文章更有层次感,不再是平铺直叙,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先”,一篇深远独到的立意,且能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突出中心的文章一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可以瞬间俘获人心。例如很好高考满分作文就胜在立意深远,例如,多角度联想立意法训练:另外,仿写不是抄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思考后的再加工再创造,类似于旧瓶装新酒,而就现下很多小学生写作文,老师先让积累好词好句而做的抄写背诵工作,我认为实用性并不大,我们学习谴词造句的能力,在于再加工创造、在于激发和表达,而不在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谴词造句离开自己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内化为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是无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谴词造句的方法:一学会运用修辞,二学会运用描写,三学会结合自己的情感。例如:二、大量阅读法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间接体验生活,提升学生的阅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感悟能力,
但是阅读要读什么样的书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阅读到什么程度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或者怎样把阅读向写作能力快速转化?本人有自己的一套教法。现分享一二:阅读要想转化为写作能力,其一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基一要看读书的数量,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而这个“量”决不是少量,而是“大量”。
很多家长反应:“我的孩子课下也喜欢读书,但作文还是不会写,怎么办?”,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为读得书远离生活,不适合提高写作能力,二来读的书还没达到一定的量,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这些作品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易产生共鸣,而且有较高的趣味性,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只有产生共鸣的作品才能使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真正得到启发和升华。另外,一年看上三五本书,或者一两本满分作文,就以为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那简直是意想天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年至少要读上二十本书左右的量,而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阅读一定是享受,读得越多越享受,而见缝插针,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所读的书的数量一定远超过此数量,
而那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去阅读的孩子,估计很难实现大量阅读的目标。三、大量练笔法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离不开大量练笔,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也是大量练笔,特别是作文入门期的孩子,不要打击他,只要是认真创作出来的文字都要鼓励,培养并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先从谴词造句开始,再到片断细节描写的训练、最后再到整篇文章的组材立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