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批阅高考作文的都是大学副教授或者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资深教师,他们受过多年的教育,有较高的阅读品评文章的能力,同时考场还有作文阅卷的细则,有阅卷的指导专家组。参评的教师,在大约十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全部作文的评分,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时效的问题。
1、高考改卷老师喜欢怎样的作文?
我是高中语文教师,也多次担任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看了最近三十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给你大致总结一下,你就明白高考改卷教师喜欢什么样子的作文了。首先,你也许听说过,不同的阅卷教师口味爱好不一样,对同一篇高考作文给分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这是事实。但是,你其实不用担心,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是双阅卷,也就是同一篇作文由系统分发给互相不知情的两位老师打分,如果他们给分在一定差距比如5分之内,就取二人平均分作为作文的初评分,
系统还会对每位老师的阅卷时长,平均分,离散度等进行监控,把握阅卷尺度不好的老师会被要求改正,甚至被取消阅卷资格。一般说来,批阅高考作文的都是大学副教授或者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资深教师,他们受过多年的教育,有较高的阅读品评文章的能力,同时考场还有作文阅卷的细则,有阅卷的指导专家组,他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理念。
这些是可以公开的,第一,阅卷老师喜欢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高考作文不限文体的情况下,有些同学的小说,记事散文,抒情散文,只要文字清通,审题无偏差,那么真情实感就成了取胜的法宝,比如某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有位农村同学写自己高考前夕,父亲一大早起床去田里劳动,叮嘱儿子要好好考试,儿子在考场想念在田里劳作的父亲,回想自己跟父亲一起参加农业劳动的情景,面朝大地,怀想天空。
就凭借真情实感,得到了满分60分,各位,不信的可以在网上搜索来看一下。第二,阅卷老师喜欢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这些年,高考作文基本倾向于议论文,很多同学忙着背各种名言,搜集各种素材,把高考作文写成了没有自己面目的“高考体”:一段排比开头,名言之后,是中心论点;三个并列的分论点,基本是名人事例的组合,再加几句不咸不淡的扣题的议论;最后,来几句好看的古诗文,发几句号召,回扣一下开头的中心论点。
这样的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看不到考生的思考,看不到考生的真知灼见,堪称新时代的八股文。要写出有自己真知灼见的议论文,就要锻炼自己的思想,修养自己的人格,跟火热的时代保持同步,真正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文化,读点哲学,积极思考,说话讲逻辑,具体例文参考几年上海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第三,老师喜欢有气势有文采的文章,
少年文章,应该有朝气,有向上的血性,青春美文,自然有健康的文采。可以参考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章,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要提醒的是,文采不是炫耀词汇,思想也不是故作高深,像去年的那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那种晦涩玄虚,不值得提倡,也没有多少阅卷教师会喜欢。至于前些年,四川高考中曾经出现的所谓甲骨文作文,就更是不合符高考作文用规范现代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了,
第四,老师喜欢思路清晰,技巧熟练的文章。高考作文,不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要思路清晰,不要弄得太含蓄,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阅卷老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阅卷任务,还要保质保量。他们势必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反复研究品味你高深含蓄的思路,于是你的文章如果太含蓄,就有明珠投暗的风险,有位阅卷专家说得好,高考作文要的是二锅头,辛辣爽口,不能搞成碧螺春,一下子评不出味道。
2、你所知道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是怎样的?
高考作文阅卷,是一项严肃又有点仓促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一个最准确的分数,是每个改卷教师的追求。参评的教师,在大约十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全部作文的评分,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时效的问题,有的时候,上午八点开始,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到下午五点结束,是干不完一天的工作量的。这样,就要晚上再加班,加到九点,这样一天从上午八点到晚上九点,都坐在电脑前面评卷,连续十天,你想想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所以,高考语文作文评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作文的内容,形式,包括书写状况,还有老师的心情、阅卷时间、任务量等问题,不身临其境,难以体会它的复杂性。就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觉得老师会比较注重作文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和第一段,好题半边文。不管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在评卷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后期,文章的标题质量,对全文的得分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好的标题,鲜明而生动;坏的标题,错漏百出,甚至是病句,还有错别字,老师一眼看去,就能分出优劣。第一段是文章的开头,开头是不是精彩,是不是鲜明,会影响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如果第一段写得好,老师就会继续看下去,如果第一段拖泥带水、罗里罗嗦,甚至还有错别字病句,老师就不想往下看了。如果文采斐然,语意丰厚,有吸引力,老师就会继续看下去,
如果确实是好文章,就不会被埋没了。二、全文的构思,文章是不是条理清晰,是不是有一定的章法,这很重要。文章有没有必要的过渡和衔接,以彰显思路,让老师在短时间内看得清楚明白,对于得分有一定影响,如果整个文章看半天不知所云,理不清思路,得分不会高。三、文章的语言,阅读多的人,和阅读少的人,遣词造句有巨大的差异。
读书多的人,他的文学修养、智慧、思辨能力、阅历,见识,通过一两句话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古人说,腹有读书气自华。一个读书多的人,开口说话自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气度和胸襟,这种文章,语言连贯老辣,语意隽永,思路流畅,让人一看而不忍释读。可以这样说,好文章,老师会从头看到尾;差文章,看一下就不想看了,随便给个分拉倒,
四、书写。文如其人,如果这个“文”理解为书写,我认为也是说得通的,一篇文章如果卷面整洁干净,字迹美观,会让老师觉得,这是个好学的人,是个好学生,把这样的人排除在大学之外,是罪过。所以,字写得好,有可能拿到高分,相反,如果文章内容不错,但字体歪斜丑陋,涂涂改改,要想得到老师的青睐,很难。除非这个老师确实很有耐心,又不累,评卷任务又不重,
老师是怎样评阅高考作文的,打个比方,就像看一个人一样。先看脑袋,脸蛋,这就是看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再听听他的谈吐,这就是看他的构思和语言;再看看他的穿着是不是干净邋遢,这就是看书写。气质高雅,谈吐不凡,稳重端庄,这就是好人,就是好文章,能拿高分,反之,形容猥琐,谈吐粗俗,举止粗野,衣着不整,这种人就是素质不高的人,是坏文章,拿不到高分。
3、阅卷老师喜欢看哪类作文?
一、字迹工整,卷面干净,阅卷老师最喜欢的作文首先应该是卷面干净整洁、字迹工整的,这样读作文的内容才不费力气,老师才会有好心情去仔细地看你文章的内容。二、开头新颖,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它就像夜空里的一颗星星,能够让老师眼前一亮,足以吸引他继续读下去,三、条理清晰。文章每一段最好有个中心句或总起句,中心句紧紧围绕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去写,这样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条理就非常清晰,便于理解,
4、每年高考都有不少满分作文,满分有什么写作标准吗?批卷老师不会判断错误吗?
我没有评阅过高考作文,不了解高考满分作文的比例。我评阅过中招作文,知道一些评分标准和满分比例,标准没啥可说的,跟平时老师要求的差别不大。满分的比例约三十分之一,这是评分标准里附带说明的,这个满分,一般老师不敢给的。一是作文个性化强,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二是复查组要复查的。抓住了辫子,有理你也说不清,满分作文,看似很多,实则很少。
5、高分作文如何与阅卷老师进行较量?
赢得阅卷老师青睐,作文才能获得高分,哪么有哪些技巧呢?这里主要讲五点,与大家分享。一、为文面“包装”无论是节目主持人上台,还是演员出场之前,他们都要请化妆师精心化妆,这样做为的是给观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即使是我们普通人平时出门作客之前,也总要梳洗打扮一番,同样也是为的给人一副漂亮、潇洒的印象。人的穿戴如此,考场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其实,考场作文尤其需要靠“包装”来吸引阅卷老师,
文面整洁将首先把一篇作文的“第一印象”非常直观地传递给阅卷老师,左右着阅卷老师给分的情绪。可以想象:在众多的试卷中,你的作文行款规范,标点正确,字迹工整且字体优美,卷面整洁而美观大方,没有或极少错别字,那就会给阅卷老师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无形之中就得到了“印象分”,在同等级的作文中得分偏高,反之,如果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涂改较多且难以辨认,标点错误百出,卷面乱而不洁,阅卷老师就会产生厌恶感,从而从严扣分,因此,在考场作文时,考生必须把有关文面的“看家本领”统统使出来,尽可能地用一副整洁的“包装”来增加考场作文的吸引力。
二、给“凤头”美容元代散文家、戏剧家乔梦符把一篇文章形象地喻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美丽,中间要浩荡,结尾要响亮。一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开头一段话,写好开头,非常重要。如果开头是病句错字,俗套陈词,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势必影响得分,所以,开头应尽力写得新颖些,别致些,具有魅力,即“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三、借“猪肚”育珠凡名篇佳作,绝非通篇精美,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靠的也只不过是一个或几个诱人片断而已,名家名篇姑且如此,那么考场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场”这样特定环境里用个把钟头就把作文雕琢得十分完美呢?切实可行的倒是在确保谋篇布局基本“入格”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出一两个精彩片段来。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揭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者的青睐,
四、替“豹尾”披金结网编篓,重在收口。考场作文的结尾就如同结网编篓的“收口”一样,必须让阅卷老师阅毕全篇之后,产生一种如吃橄榄,余香满口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回眸一笑”,写好结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等等,五、靠“转弯”取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道出了写文章切忌平铺直叙的真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