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论文被自然子刊撤稿,沉寂3年韩春雨再发论文

韩春雨也一度成为了在科研基础较弱、投入不高的高校,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逆袭的科研明星。自始至终,韩春雨及其团队都没有正面回应质疑,而是一再的强调别人的实验样本被污染等子虚乌有的说辞,韩春雨论文被自然子刊撤稿,就说明他和他的团队以前的实验结果有大问题,这没什么可说的。

1、沉寂3年韩春雨“再发论文”,你是否认为“基因科学狂人”韩春雨遭到了不公正对待?为什么有些科学家会疯狂对韩打压?

谢谢邀请!首先韩春雨没有受到不公平对待,也没有受到某些科学家的疯狂打压。2016年5月,韩春雨在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消息一出,国内外生物学家基因编辑大咖们纷纷表达肯定和支持,并且开始试验来验证这种技术的可行性。

但结果令人遗憾,国内外几十家试验室多次反复实验,无法重复这一结果,面对这一切,国内有些科学家为韩缓颊,说韩的实验可能被污染了,也有实验室邀请韩去北大等条件好的实验室(可避免污染)重复这一实验,韩多次拒绝并回应是其他人的实验被污染了。韩的论文用NgAgo基因编辑剪切了目标基因的期望片段,并相应地表达新的蛋白质,提供测序数据和图谱,

在此情况下,只能真的实验成功、作假以及极小概率的污染,三者必居其一。既然否定成功及污染,那么只能是呵呵了,众上所述,他的数据图谱是有问题的,有些科学家为他缓颊,说有可能被污染,他坚称没有,并提供了证据。这只能说明,他DNA、蛋白质测序和图谱是作假了,不过这种作假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或一开始就作假就无法得知。

至于处理应该是轻描淡写的,河北科技大学公布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在类似的事件中,应该说最轻的。NgAgo基因编辑系统是以后可能会成功的,以前也有相当的进展,但韩春雨显然是不成功,也无益这种技术的发展,至于此次韩春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了新文章称:本项研究发现,CasE可被设计成RNA跟踪工具。

这种工具被称为“VN-dCasE-VC”,效果和可用性更强,实为一种RNA成像系统,且尚未经同行评议。显然,这次文章发表的成果显著性和期刊重要性不能与上次等量齐观,不能同日而语,且需要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这一次论文,来证明上一次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不能造假,谢谢阅读,欢迎指正,欢迎关注。

2、如何看待河北科大副教授韩春雨诺奖级的成果被多国科学家质疑?

首先,我们先确定几件事,第一,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就要无条件做好把原始实验数据完全公开的准备。否则别发表论文,第二,国外科学家只是声明我们做不了,要求他公开原始数据他们再去做并没有说他是假的,伪造的,也没有说他是真的。只能说有待验证,作为不了解专业知识的我们定论真假很可笑。第三,这件事是一件正常的科学讨论,是被群众莫名上升到了民族等等高度,只能说,近代的屈辱历史让很多人还有一种自卑感,

总以为别人在欺负人。在专家没给出结论之前我不会评论真假,换句话说,即使现在认定是真假,多年以后也有可能被推翻,我想说的是,这件事体现出来很多中国人在科学作业讨论的时候不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而是以自己的推测。一个外行去怀疑一个内行,给一个内行下结论,不严谨,这样的态度让人心寒。或许,当这个实验确定是真的的时候,有很多人会说,中国的专家如何如何,然而,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韩春雨副教授?

我是做科研的,很关注这个事,也跟同僚讨论很多次,从我们的分析看,我们认为韩本身没有造假的动机。许多人觉得韩为了钱可以造假发个大文章,这样拿更多经费,但是你们去查查韩的履历出身,人家是院士的学生,走个关系当个教授舒舒服服的拿钱很简单。而人家确在一个三流大学一直寂寂无名地做实验,这种人真不会是为了钱连名声都不要的人,

但是韩现在确实没有重复出自己的实验,这是让人诟病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而且他确实淡定,只能说明一点就是他对自己的原始数据极有信息,实在扛不住了会公布原始数据证明自己没有造假。我们估摸着韩一边在重复实验,一边在申专利,等专利到手他就可以没有顾及了,到时候即使重复不出实验公布原始数据,只要没造假,一样可以保住名声,

4、韩春雨论文被自然子刊撤稿,到底谁是谁非?

韩春雨论文被自然子刊撤稿,就说明他和他的团队以前的实验结果有大问题,这没什么可说的!韩春雨团队所谓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虽然一开始由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因而被国内很多专家称为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韩春雨也一度成为了在科研基础较弱、投入不高的高校,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逆袭的科研明星,

国内各大知名高校也纷纷邀请韩春雨做关于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报告。但是,后续的事情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2016年7月开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纷纷质疑,无法进行韩春雨团队所谓的基因编辑方法。因此纷纷要求韩春雨团队公布实验数据,但是自始至终,韩春雨及其团队都没有正面回应质疑,而是一再的强调别人的实验样本被污染等子虚乌有的说辞!但是,细心的科研工作者却发现,2017年1月韩春雨及其团队,从国家专利局撤掉了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专利申请。

而当时间指向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及其团队从《自然》撤稿,这一闹剧也终于收场。纵观整个过程,最大可能恰恰是韩及其团队,由于实验样本被污染,出现了错误结果,阴差阳错的被认为有重大突破,而发表了论文,说明,我国的科研唯论文、唯国际顶级期刊论文马首是瞻的导向,有很大的问题。也客观上助长了科研人员的急功近利,

5、韩春雨论文被《自然》杂志子刊撤稿,意味着什么?

韩春雨团队主动从《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撤稿,意味着,沸沸扬扬的所谓诺贝尔奖级别的NgAgo成果根本不存在。韩春雨团队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实验条件造成的这一失误,都得为此承担责任,而且,回顾整个事件发展进程,河北科技大学及韩春雨团队的一意孤行,使事情一步步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首先,2016年5月以来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Burgio纷纷质疑无法重复韩春雨团队的实验结果的情况下,

河北科技大学仍然不停的给韩春雨申请各种荣誉称号及各种科研资金。甚至在2016年8月2日《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表示要调查实验不能重复的情况下,河北科技大学只是表示一个月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方式公开验证,并有第三方权威机构作证。但是直到2016年10月10日,距约定期限过去2个月后,韩春雨及其团队不仅没有给出满意结果,而且公开表示拒绝自证清白,

期间面对饶毅、邵峰等业内知名人士的苦口婆心的劝导也只是敷衍了事。其次,面对第二波由高教出版社等单位牵头的20名生物学家的严肃正式质疑,虽然韩春雨与沈啸同意在表达编辑关切的情况下同意以2017年1月为期限进行澄清说明,但是,由于其他三位作者反对而未能实现。这也错过了最后一次承认错误的关键机会,丹麦诺维信公司最后,虽然2017年以来韩春雨团队先是撤回了国内专利申请,此后又声明要申请国际专利,并表示已经找到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主导企业——丹麦诺维信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还向《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提供了所谓的可重复性的相关数据,但是直到2017年5月20日面对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调查时,韩春雨团队仍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只是把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实验不能重复的原因归咎于:其他实验室的细胞被污染,这一令人完全无法接受的解释,至此,河北科技大学和韩春雨团队完全失去了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

只能在2017年8月3日进行撤稿,总的来看,韩春雨整个团队制造如此全球瞩目的科研乌龙事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团队严重缺乏科研精神,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同行的质疑,过多的考虑自身得失。但是,科研来不了半点虚假,也不可能蒙混过关,最终,一意孤行的行为只能使事情超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也必然给中国的科研声誉及其团队成员自身的科研生涯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