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的抄材料直接给你判定下等作文申论材料写作,要正确运用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扩展,材料与写作必须是高度契合,有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文字。人家抄材料抄了多少,怎么抄的你看到了,材料之内、材料之外,二者要兼顾,何意?论点源自材料,论据要适当超越材料。
1、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时,可以“抄”材料吗?
大家都知道申论提分难,写作受个人知识储备与文学素养多方面的影响,其实你只要能写的中规中矩,拿到一个大众化的分数,那么你还是可以着重针对行测来复习,争取在行测上拿到更多的分数。但是有的考生天生对写作是感到头疼的,在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的时候总感觉无从下笔,几笔之后便没有内容可写,申论上拉下了很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对于申论写作有困难的考生,有什么应急的办法能够拯救大家:【内容不够,材料来凑】相信很多考生也都知道在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时实在挤不出内容,可以“抄材料”来凑数,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就按字面意思单纯的抄,那么结果可能和你不超也差不太多少,纯超,并不推荐,
那么,在面对几千字的题干材料,到哪哪些才是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需要用到的内容呢?到底要怎样找到能够为我所用的题干素材。抄的好其实也是申论考察的能力之一,考察你能否短时间内精准的提炼出材料的精髓,所以暗中从头抄到尾的操作,实属下下策,实战中,大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寻找思路:1、文章的头尾我们亦可从给定材料的首尾处寻找,换换修辞方式,或是用自己的想法加以叙述。
2、文章分论点紧扣材料走向,和材料中的论点保持一直,引用材料中的论点主旨句,3、延伸性的东西也可以从材料中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上,要结合自己的写作思路,适当取舍。【分清到底抄什么】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在具体着手阶段,大家也都是知道最基础的操作就是将文章内容重新洗一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几千字的内容,我们如何取舍,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1、案例为主,观点慎用,除了案例篇幅更长之外,案例相对于观点后续更容易为我所用,方便自己进行引申,
2、分析为主,对策慎用,同上,分析的话便于总结与展开叙述,对策的话在总结上有一定难度,而且拓展空间不大,也怕出现理解出歧义的情况出现。3、关键句为主,严禁整段照搬:关键句一方面能表现你的提炼能力,也便于自己的发挥,而完整句式或段落的照抄,考官很可能直接将你判定为抄袭,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具体操作】本文中所说的抄,其实是想让考生找到写作的思路,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方向,而并不是逐字逐句的去材料中照搬照抄,大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会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不敢抄如上文所说,在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中,如果你真敢照搬照抄的话,轻则没有意义,分数不理想,重则直接判为抄袭,落个得不偿失,所以很多考生会感觉很矛盾。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的文章思路与内容就是来源于题干素材的,而写作的要求也是需要我们紧扣材料来完成,所以,对于材料中观点类的资料,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抄”,2.不会抄上面观点已经很明确,如果你单纯的逐字逐句的照搬照抄的话,还不如不抄,所以很多考生又犯难了,一会说抄材料,一会又说不能完全照抄,不是废话吗。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自己实在扩充不了更多内容的话,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素材,通过换述或是运用不同修辞手法等方法进行表达,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体现出你的写作水平,与抄袭完全是两码事,综上所述,在公务员考试中,用“抄材料”的方法来扩充申论文章内容,也实属无奈之举,这种方法情急之下应个急还行,但是想要在申论写作上有所突破,拿更多的分数,大家还是得踏踏实实的勤学习,勤积累。
2、公务员考申论用不用写“答”?写作文可以抄材料中的话吗?
一、公考申论答题中,要不要写“答”的问题,几乎所有考生都会问的问题,根据心竺阅卷老师的经验,在改卷中没有哪个同学会因为没有写“答”或者写了“答”而多得很或者扣分。如果有同学喜欢写“答”这里建议,“答”和后面的冒号占两格,并且定格写,后面分段直接空两格就行,如果不写“答”,建议第一段和后面的分段开行对齐就可。
总之,申论答题中,要不要写答随意,根据自己习惯来,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整个的答案有一定的工整性。还有就是关于标点符号占格问题,申论写作标点符号建议独立占格,标点符号独立占格是写作的基本格式,申论考试都是有格子的,有的同学习惯于把标点符号放在汉子右下角,这样很不起眼,而且看着拥挤。同时有些像:破折号、省略号、引号、书名号、括号等符号,需要占两格,如果这些符号要标在末格,只需要占一格二、写作文可以抄材料吗?这个问题就是每一个考生都会问的问题,答案是:不能!!!很多人还反驳,谁谁谁写作就是抄了材料还得了高分?人家抄材料抄了多少,怎么抄的你看到了?不要把阅卷老师当成傻瓜,
在改卷之前,每一位老师都是经过培训的,对试卷的内容了如指掌,申论材料每段内容是什么比你清楚。你抄了哪句话人家可以一眼的看出来的,大范围的抄材料直接给你判定下等作文申论材料写作,要正确运用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扩展,材料与写作必须是高度契合,有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文字。申论材料要会抄,而且不能超过20%,同样一句话,你可以换着表达方式,换个词语,概括总结的表达表达出,
3、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写作是主观题吗?
其实国考申论您可以理解为主观意愿的问题,但是主观意愿是需要建立在对思想理论,以及时政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来进行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个人的建议还是楼主去多阅读熟悉2013以后以及近期的重要讲话,时政问题以及党媒聚焦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一些补习培训机构来辅导,这样一来才能有扎实的基本功从而在考场上能从容发挥,
4、请问申论大作文论点和论据怎么写?有时候找出论点,但是论据不知道怎么写?
首先:分论点的书写有例证法和理证法两大方法,但是很多考生往往在知道例子的情况下不会很好的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要么长篇大论与议论文脱节,要么词不达意,例子与自己的分论点相差千里。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用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延展分论点例证的写法来为大家进行一下讲解,分论点 过度 举例 分析 总结观点如:清正廉洁是好干部良好作风之基。
(要理解自己的分论点的含义,否则就会论证与分论点不符,)清正廉洁是好干部良好作风之基也就是说,干部要想做好,风清气正,廉洁奉公时他做事的基础,要体现出基础的作用。(要将分论点和论证连接在一起,连接不能生硬,自然引入为最好。这种以例证为主的分论点其实连接分析可以简单一些,若你的例子较多,有古今,有中外就可以说。
古往今来或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若想与众不同一些,可以将分论点的解释与后面分析的进行结合,)以清廉奉公为自己的基础与底线的干部,正是我们优良作风的榜样践行者,如......;(要找到合适的事例。古往今来都可是我们参考的对象,这个时候要注意,反面例子也可以更深层的论证。同时人们耳熟能详,广为人知的例子,千万切忌长篇大论,用一两句话概述即可,
如:)古有海瑞两袖清风,千古扬名,为吏之典范;却也有和珅贪赃,臭名千里,世代流传;今有大梨树毛丰美,不拿群众丝毫,为民致富;却更有马超群,小官巨贪,震撼全国。这样例子既精简又丰富;(要充分分析这些人与分论点之间的进一步联系,)这些干部形象的清廉作风的基石作用。海瑞、毛丰美其清廉使其在官位上委以重任,百姓群众拥护不已;和珅、马超群丰功伟绩也很多,但因其贪腐巨款丰功被人抛之脑后;(要对以上论证进行总结,回扣分论点,
)所以说,清廉是为官之道不可缺少的底线,它更是作为好干部的基底。所以在这个分论点的例证之上加以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一个分论点便会完整的体现出来其次,论据,顾名思义,论证观点的依据,论据如何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长达七千字材料的“富矿”,另一个则是考生肚子里的“墨水”,也叫材料之外的论据。可能有同学会有疑惑,难道申论文章改写材料不就完了么?非也,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近年国考文章题干要求部分往往出现“参考但是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何意?论点源自材料,论据要适当超越材料。所以,材料之内、材料之外,二者要兼顾,先说材料内论据。无外乎包括三种,案例、数据、观点,而这三种材料的改写方法不尽相同。一、案例型材料,包括普遍的现象和具体的案例,按照性质划分又可以分为正例和反例。那么,如果我们按照论据的数量划分,无外乎包括三类:1、一个例子的加工,
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案例的扩充,即按照“主体 处境 做法 结果”的方法书写案例。比如:2016国考副省大作文:学礼,能够弘扬民族精神,艺术领域中,不乏讲礼明礼之人。当前,在艺术创作中悄然刮起了“中国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着眼于“中国元素”与“中国符号”,黎明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处境】黎明【主体】并非单纯炫技,而是着墨于中国式的“礼”,以中国精神彰显出作品的内涵气质。
从长城到奥利匹斯山,这一路的蜿蜒曲折,恰如其分地凸显出现代中国的自尊与主体精神,【做法】而“礼”,不仅为黎明作品注入了灵魂,也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光辉四射,更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国民的大国意识。【结果】可见,学礼,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留住传统的东西,民族的根脉,2、两个例子的加工。核心在于案例的对比,通过对照烘托出分论点的正确性,
那么正例 反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以人为本,让城市规划有温度,H县修建广场,执意求大,却忽视人的诉求,晴天无遮阳之处,雪天无行路之道,导致民怨载道,流于面子工程。相反,扬州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护人脉的基础上,改善公共设施,修缮房屋,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正反对比】相比之下,不难发现,城市之所以带来幸福生活,是因为城市规划凸显了人性,在居民的权益保障上下足了功夫。
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城市的规划者厚植“潜绩”的政绩观念,用一张张“民生成绩单”为城市生活升温,【回扣分析】因此,城市规划要把民生摆在首位,在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各方面,注入人性温度。3、多个例子的加工,核心在于案例的排比,通过排比式罗列凸显出分论点的正确性。此方法的核心在于找准排比句式,此外,案例的缩写也是重中之重,
比如:2016年副省学礼,方能彰显中国范儿。学礼守礼,是民族形象的一张名片,有利于彰显大国风范,我们不曾忘记,卢克索神庙上“某某到此一游“的中文印记,它是如此的刺眼;我们不曾忘记,泰国寺庙内,同胞罔顾宗教信仰,穿鞋徜徉而入的亵渎之举,它是如此的轻薄;我们不曾忘记,法国教堂里,国人仪容不整、肆意拍照的低劣行径,它是如此的另类作为堂堂礼仪之邦的子民,在海外的表现令人忧心忡忡,种种“失礼”之举,让国民素质的短板暴露无遗,这与我国日益崛起的大国形象极不匹配,更难以传递出“遵德守礼、友好睦邻”的中国范儿。
可见,彰显中国形象,离不开学礼明礼,案例搞定了,那么数据或者观点怎么办呢?其实大家把握一个原则即可,“用自己的话去讲材料的内容”,好吧,是不是很抽象?其实,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句子缩写,词汇替换,语序颠倒等”,举个例子:2014国考副省材料原文: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
改写:放慢生活节奏,让生活慢下来,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可否认,当前心理焦虑逐渐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人们快乐远去、幸福感不断下降。原则上来讲,材料之内和材料之外的论据在加工方法上并无它别,只不过材料外论据需要大家解放思想,核心要求“贴切、新颖”,所以,热点、典故、警句、政策等等,但凡符合要求,都可纳为己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