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炼成优秀的作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点。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要把作文课上好,讲成优质课,的确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做很多功课,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
1、作文课为什么那么难教?
题主好!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大家一提起作文就头疼,作文教学中也一度出现“三怕”现象: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老师怕教。作文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三怕”现象呢?我借用南宋学者朱熹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来为大家解密吧!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首小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我觉得用它来解读作文教学再合适不过了,这首小诗借助池塘水之所以清是因为有活水不断注入这一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一样,要想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就得寻求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这首诗,《观书有感》从诗歌题目看,这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但作者却一反常规思维,推陈出新,在生活现象中捕捉到了写作的灵感,让生活本身来说话,且不堕理障,极富理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
诗人就是抓住这一特点进一步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问一答,道出了方塘“清”的缘由“源头活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三怕”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源头活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一要学会在生活中找,让孩子有生活体验,并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下来,这些独特体验就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二要学会在自然界中找,让孩子走进自然界,把自然界中的草木虫鱼、雨雪风霜等现象描摹出了,这些奇特现象就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三学会在阅读中找,让孩子广泛阅读,把在阅读中搜集到的素材记录下来,这些素材就是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相信有了这些“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就不会那么可怕了!我是@让语文学习更有趣,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关注与分享!,
2、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作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情景创设可以是影视播放;可以是图片引入;可以是教师讲述;可以是范文引导等。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是:看一张图片,写一篇作文,
具体要求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作文的要求看,这是一篇自命题想象类作文,
图片中的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环境背景离学生太远,学生想象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课上要播放一下当时视频资料,协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文字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时候的情景,当学生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国无辜百姓禽兽行为,自然而然地会与图片产生共鸣,同时就会激发起创作的欲望。
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出这样的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激发爱国之情,二、是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众所周知我国拍摄科幻大片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缺少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弱。作文教学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叙述了认为不可实现的想象内容时候,教师不要用否定的态度去“打击”学生,而是以鼓励与欣赏的方式尊重学生。
因为学生独特的感受是创新以及想象的源泉,记得20多年前六年级有一篇作文题目是《未来学校》,让学生想象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并写一篇400左右的文章。当时作文的要求是想象要合理,班内有一名学生作文中的一段写道:未来学校应该是没有学生的,可以在家学习;未来的学校学生可以不带书包等等。当时互联网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没有接触过网络,就在作文本上用红笔描画出这段话,并在旁边写到:想象不合理!20年后互联网发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
现在的”我“为当时的”我“汗颜——没有好好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所以,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三、是否提供修改工具,提升学生作文质量。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多种修改工具。其中可以是同伴互助,小组内同伴相互修改文章;也可以是自行修改,
3、如何上好小学阅读理解课与作文课?
小学阅读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体现在课外阅读内容篇幅的长短,也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问题的解析难易程度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可揠苗助长,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再逐步深入的认识和解析语文阅读理解较专业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下面我就各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和解析作一一个例题解析和教学方法分析,希望能给我的家长和学生朋友们一些直观的参考。
一、一二年级阅读理解考点: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如选词填空、给多音字选出正确读音、写出(找出)反义词,认识并找出表颜色的词、表心情的词等,数段数句对照原文找出问题答案准确认知文章所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体及结果。联系生活实际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教法点拔:考点一、涉及语文基础字词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务必要多讲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感,同时加强对错题的整理和复习,
考点二、让孩子把握段落标志和句子标志,告诉学生一句话的标志不仅有句号,还有问号、感叹句、省略句等。引导学生逐段逐句标数字法,且标注完后要检查,看有没有落标的段与句,考点三、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文本意识,凡是题目中字和原文中的字有重复的内容,那么找到这个字在原文中的位置,再看上句和下句,就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如下图所示一年级阅读理解题型:第1题数句子标志并标数字法,第2题找到题目占与原文中重合的词语,看相邻词句找出确切答案。第3题熟悉表颜色的词,考点四、弄清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主体或者起因、起过、结果是学习记叙文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常设题的地方,涉及概括段落和全文内容以及初步感知文章类题的考查。
对于一二年级来说就是要反复训练按顺序说出事件的时、地、人、事各要素的能力,如下图所示二年级课外阅读理解题型中第1题就考查了这点,这题的答案也在文中找。考点五、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不跑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给分,如上图一年级阅读题中的第4题和二年级的第三题,教这种阅读题时,一要要求学生务必读完整个题,再思考答案,防止答题时因没有理解清清楚题意而脱离题目本身,
三年级阅读理解三年级阅读理解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一个阶段,一方面阅读理解文章篇幅明显加大,另一方面其阅读理解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和高年级段所考查内容基本除了难易程度不同外,考点范围接近相同,但总体侧重考对文章的总体感知和对字词句较表层意思的理解。考点主要拓展为: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或故事的主要情节,
考查对常见修辞的认知和表达效果的解析。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是考查重点,重点句段,特别是中心句的准确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给文章加标题。教学点拨:考点一:故事情节可以不交待时间、地点,仅高度概括文中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如下图三年级阅读理解第2题,如果是概括段意或全文内容,一般要把记叙文的时、地、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语言要简洁,概括力强。
考点二:三年级学生修辞学习是一个重点,要求孩子们既要会运用修辞写表现力强的句子,还要会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重点分辨并理解比喻句的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之间的关系,明确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有相似点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具体如下图所示:考点三、四、五的具体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见下图三年级课外阅读理解期末训练题的题例中的第3、4、5题的详细解析,
可以引导孩子根据文章实例,端正解题思路。四年级阅读理解四年级的阅读理解题型更加细化,不仅仅满足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表层意思的把握,对文章中人、事、景物的理解和考查更加的细化、突出理性分析,选文内容也更加有深意。考点较之三年级拓展为: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跨度,不仅限于一段,如下图四年级题例中的第1题,答案分别在第一段和第三段。
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如下图中的第2题和第4题。特殊标点符号和用法,重点是破折号,更加突出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教学点拨和思路解析如下图所示:五六年级阅读理解五六年级的阅读理解无论从选文的长段和深度上还是出题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另外对文章重点运用的表现手法也有考查。
考点如下:对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的分析考查更加突出,分析重点句段的含义和作用。分析较复杂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分析其性格和精神面貌,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好处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记叙文的顺序,倒顺的好处,插顺的作用等,教学点拨及部分题型的解题思路如下图五六年级课外阅读题实例解析:希望有了例题的依托,同学们对小学生阅读理解题有一个更具体深刻的认识,至关作文的教学及写作方法的解析,大家可以参考小徐老师之前的头条号文章和问答,那里有更详细的解答。
4、优秀的作文课是如何炼成的?
优秀的作文课是这样炼成的!要把作文课上好,讲成优质课,的确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做很多功课,要炼成优秀的作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点:一、精通作文专业知识作文也有一个专业知识系统。属于这个系统内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讲作文的老师一定要熟悉并精通,比如作文的立意方法和技巧、作文的选材方法和技巧、作文的构思方法和技巧、作文的开头结尾方法和技巧、作文的观察方法和技巧等等。
作为一名作文老师,要吃透、掌握上述知识,没有一两年的功夫,很难谈得上精通,二、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精通作文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基础。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转化成能力,还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讲作文,我认为要抓五个字:第一个字:讲。讲,就是把写作方法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第二个字:背。让学生背精妙的句子、精妙的开头、精妙的范文,
第三字:练。出好题目让学生写,每周都要写,最少要写一篇。第四个字:评,对学生写的作文要进行评析,讲透学生作文的优缺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互动,第三、有一套系统的教案教案中对要讲的知识点、要分析的文章、所要花的时间、所要搞的互动环节,以及所要训练的作文题目等,都要写清楚。准备教案的时间,远远要高出授课的时间,
有时授课2小时,准备教案可能要花几天时间。这就叫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一套教案在手,讲起课来就会胸有成竹,更有自信。它就是演戏的剧本,它就是盖楼的图纸,它就是老师授课的定心丸,第四、有丰富的写作经验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名作文老师,没有写过几篇文章,没有多少写作经历,那样讲起课来一定是苍白无力的,
因为,你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作感受传达给学生。相反,那些善于动笔、经常写作的作文老师讲起课来,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讲自己写作的经验,讲自己写作的教训,讲自己写作的感受,讲自己写作的故事等等。我接触过不少语文老师,都是写作的高手,是学生写作的带头人,但也有懒于动笔的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带头写作文,以此去带动学生,
老师是写高手,才能成为讲课高手,才能培养出作文高手。五、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底蕴作文课,表面看就是讲写作文,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作文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作文老师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底蕴,作文与文学有关。在创作方法上,就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要确定主题、都要构思、都要感人、都要观察、都要描写所以,作文老师也要懂点文学。
作文与历史有关,有句话叫文史不分家,写作文经常会遇到历史问题。一说“苏秦”,你还以为他是一名学生呢?一提“马嵬驿”,你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提“吴三桂”,你都不知道他是干嘛的?这怎么能讲好课呢?作文与哲学有关,作文的立意用得上哲学,作文的构思用得上哲学,作文的选材用得上哲学,作文的所有问题,都用得上哲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