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警惕毫无营养的“奶头乐”“精神鸦片”一词近几年时常被提及,实际上“精神鸦片”和“奶头乐”本质上并无区别。我个人认为,破解“奶头乐理论”有办法,首先,奶头乐理论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所谓新名词“奶头乐”,跟孩子含着安慰嘴有异曲同工之妙。
1、如何评价“奶头乐”理论?“奶头乐”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婴幼儿哭闹,可能太冷或者太热,或者饿了,又或者想睡觉。很多家长选择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一个安慰奶嘴,暂时先稳住孩子的情绪,所谓新名词“奶头乐”,跟孩子含着安慰嘴有异曲同工之妙。“奶头乐”之真正含义1966年,“奶头乐”一词最早出现于《明镜》杂志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合著的《全球化陷阱》一书,原译为“靠喂奶生活”,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主旨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依据未来全球经济化过程中的“二八现象”,提出“奶头乐理论”,此理论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奶嘴对于婴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养成的惯性思维,即使吸不到奶水,依然能够让婴幼儿获得某种“满足”。
而在现实中,贫富差距加大,富人自不必说,穷人时间久了,可能穷人阶层就会反抗,这是富人阶层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富人阶层就需要想一个办法,既能保住自己现有的状态,又让穷人安于现状不做反抗,“奶头乐”理论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孕而生。“奶头乐”简而言之就是“精神麻痹”穷人阶层可以理解为婴幼儿,富人阶层可以理解为成年人,而一些娱乐化的东西,就可以比作是“奶头”(安慰嘴),
这样理解的话,可以说“奶头乐”毒害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远的不说,就从上世纪末说起,网络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延伸,诚然网络带给了人们诸多的便利,可同时带来的也有诸多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网络游戏的诞生。2000年开始,网吧行业火爆,几乎每个网吧全天都是爆满状态,有时候想要上网还要排队,
而这些上网者可不是查阅资料浏览新闻,更多都是玩游戏。现实中做不到的,在游戏中可能会实现,现实中不敢做的,游戏中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这就是虚幻网络的“魅力”,也使得无数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再有就是层出不穷的娱乐节目,形式新颖,明星辈出,让一些追星族不能自拔,还有网络购物,网络订餐,网络便利是便利,但是也造就了大量的“懒人”,有些人甚至可以几个月不下楼。
所有这些,都使得部分人安于现状,进而丢失了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像不像一个哭闹的孩子被塞了一个安慰嘴,然后就变得安静起来?需要警惕毫无营养的“奶头乐”“精神鸦片”一词近几年时常被提及,实际上“精神鸦片”和“奶头乐”本质上并无区别。当一个国家的人都以不再思考现实,而是沉浸于虚幻的“精神安慰”中沾沾自喜时,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怎样,
“文化入侵”也会被提及,文化之所以能够入侵,除了外在原因,还有更重要的内在原因:缺乏文化自信。当一些地方出现的日本风情街,一些女子穿着和服招摇过市的时候,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觉得不可接受,前者很明显就是“奶头乐”的毒害者,而后者才是理智的清醒着。有人可以常年不看娱乐节目,不玩游戏,有人却对此乐此不惫,甚至不能自拔,
2、为什么青少年迷恋奶头乐文学?
不必说青少年迷恋,是个人都迷恋,人性如此。人性总是倾向于持续的获取短暂而强烈的刺激,往往却忽视了长远而更有价值的目标,因为长远的目标虽然有价值,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有的时候甚至还不能百分百确定达成希望的结果。而你所说的奶头乐,却是即时的,强烈的刺激,虽然知道价值不高,而且沉浸在奶头乐中是浪费时间。但是,人在本能的驱使下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3、如何看待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
谢谢题主的提问。这又是一个好问题,趁着回答热度还不高的时候,斗胆说一下个人对此问题的理解。布热津斯基奶头乐理论的内容网上很容易查到,本着节约版面的原则,在此不做赘述,首先,奶头乐理论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深入普及,全民娱乐、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各类游戏、大量偶像剧、肥皂剧、真人秀节目、明星八卦信息等充斥泛滥,很多人不知不觉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导致精神萎靡、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玩物丧志。例如,自从有了智能手机,还能有几个人静下心来看几本好书?碎片化的阅读不仅无法与传统的体系阅读相提并论,而且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其次,对奶头乐理论不能麻木不仁,但也不必如临大敌。
古人讲,君子之道,一张一弛,适度娱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很有必要。当下的国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有节制的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十分正常,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第三,做好自己。个人觉得,奶头乐理论中的所谓“二八定律”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中国社会也不是简单的用“二八”就能划分的。
奶头乐理论的确是西方腐化中国重要手段的一个理论基础,但不太可能成为现实,即使没有此理论,照样有人沉迷娱乐,也照样有人头脑清醒高度自律。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能力改变当下泛娱乐化的现象,也无力下架一款游戏或娱乐APP,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中,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热情,始终拥有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4、如何抗击奶头乐?预防娱乐至死?
不是如何抗击,而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奶头乐是什么,(奶头乐的大概释义为让中国国民生活在虚幻之中,在虚拟的娱乐中获得满足感,直至娱乐至死,毫无作为,无欲无求,让人撤底地失去人生观,失去前进的动力,奶头乐是由外国针对性输入中国的精神毒品)。希望国家先出手取缔那带头的几个什么卫视电视台,也希望教育部门多点向学生宣传一下奶头乐的原义,做足预防,凭平民百姓的单薄之力只是杯水车薪,
5、央视网怒批?娘炮,审丑流量背后你是否被“奶头乐”绑架?
看到这个问答,心情其实很沉重。我是六十年代生人,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所接受的都是正统教育。我们的身边,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娘炮”型的男子!可如今,互联网上充斥这大量的这些娘兮兮的男子,它们画眉描唇,脸上的粉抹得比女人还多,化个比女人还女人的妆!在那里搔首弄姿,简直是莫辨雄雌!古时候都花木兰,女扮男装,是为了替父出征,保家卫国,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
6、奶头乐是什么意思?
“奶头乐”实在小孩子喊着没有奶水的奶嘴,却感到很快乐,奶头乐理论主要含义:世界80%的人都是穷人,只有20%的富人,为了避免穷人与“精英”冲突,就制造出网络游戏和视听娱乐,让人们忘记思考,沉溺其中,社会就没有冲突了。奶头乐理论产生背景,整个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加快,激烈的竞争,贫富差距、阶层分化也大大增加,二八法则将会应验,即:世界上会有20%的人成为富裕的精英阶层,剩下80%的人为生计发愁,精英阶层与贫困人口冲突日益突出。
奶头乐理论的实施,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物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给80%的穷人一个“奶头”,这个奶头就是一是发泄型娱乐,比如开放色情产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进行无休止的口水战等;二是满足型娱乐,比如众多的肥皂剧、偶像剧、真人秀等大众化视听娱乐等等。这类娱乐能让生活辛苦的穷人不知不觉在“戏奶头”中忘记思考,满足现状,从而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这样就避免与20%的精英间的冲突,
80%的被边缘者安分守己,20%的精英就能高枕无忧,这个过程需要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我个人认为,破解“奶头乐理论”有办法,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命运。我从教31年,有许多学生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有许多学生考上大学,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为大企业的领导;有的成了专家,
二、不断奋斗改变自己命运。我的学生当中,也有仅仅只是初中毕业的,毕业之后不断学习、总结、发现商机,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的一个学生在我县开了一个酒店,是我县最好的酒店,早已是千万富翁了;我还有一个学生,经营理疗器械,现在也已经资产几千万了,结语: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周围的所有东西都不满,把自己的无能、懒惰、贫困归罪于外界因素,自己不去努力,注定会陷入“奶头理论”,反之,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同时又努力奋斗的人,才有可能摆脱“奶头理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