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当年我们全校1400多人参加高考,数学、化学各有1人满分,作文满分的在我们省四星中学,30余年没有出过一个。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是考生在短时间内写作的,这些作文可能标题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思想美,语言美,技法美,文面美,展现出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情感才华。
1、如何看待2019年北京高考出现满分作文,作文满分很难?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小西是16日下午在抖音刷到这个新闻,是一段“14日北京高考评卷工作媒体开放日”的采访。和国内其他省市将高考阅卷点放在师范类大学不同,北京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数学阅卷现场设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小西之前估算部分省市一本线时也提到过,试题难度是一方面,阅读给分同样关键,如2019年北京数学阅卷只要涵盖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得分,类似给分以往比较少见。
在采访片段中,记者们还有一个小的疑惑: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少1道主观题,增加1道客观题,但是评卷人数却增加了10人?毕竟,在我们普通人的印象中,客观题具有标准答案,相比主观题更好给分,少1道主观题后应该减少了阅卷量才对,原因和上文提到的类似,阅读题中考生答案丰富,几种观点都挺不错,评卷人增加后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考生的新思路。
不止北京,国内其他省市每年都有爆出一些满分作文,且会引发整个社会极大的讨论,北京2019年作文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偏向,选择“文明韧性”的学生人数是“2019年的色彩”的7倍。阅卷专家的确说明记叙文、议论文等两篇作文均有满分出现,不过阅卷工作正在进行,不便于对外展示,真的是有些遗憾呢,小西虽然是工科的大学老师,但是每年也会看媒体报道的一些优质作文,那种优美的语言读起来心情愉悦,重点是弥补下自己当年高考的遗憾。
高考作文满分的难度大不大?聊回语文,作文60分,占比40%,回想起我们的语文学期,算是最早的科目之一,越往后其实越难短期提升。毕竟没有长期的阅读和积累,不谈满分,得分55分都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何每一篇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都能引发不小的关注。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曾说过,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都是“有灵气”、“有灵魂”的,更多的是妙手偶得,而不是“功利性”得高分,
他告诉我们作文得高分的关键就是关注生活,学会思考。直到今天,我也觉得这句话等于没说,属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天天忙的啥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刷题、刷题,这种生活真的没有体会而言啊。要是把这个生活写到作文里面,不是将评阅老师感动哭,就是灰暗的让人厌烦,另外,同样的一个高考作文题目,几十万考生都在写,要在这里面脱颖而出,获得满分的难度,感觉和自己考上清华一样的难度。
比如,当年我们全校1400多人参加高考,数学、化学各有1人满分,作文满分的在我们省四星中学,30余年没有出过一个,我感觉满分还是得随缘,满分得要求看着简单,但是真的很难做到。上面是小西在网上看到的2018年高考全国II卷重庆某考生得满分作文《浮尘不拂,真珠难露》,真的很唯美,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小西当时语文还算不错。
高考前多次模拟,基本在120分左右,我的作文得分是45分左右,和语文老师也交流过。他认为我作文的结构布局不是很好,语言得进一步润色,但是,当时我英语基本是90-95分(满分150分),拉低了我的总分,想冲刺个985大学,与其将重点放在语文,不如突击英语。后面情况,也许看过我问答得不少朋友都知道,高考语文90多点、英语123分,等于是“白努力”,
2、高考作文可以得满分吗?
老妪一枚,文革以前是没满分作文的。1962年我们县城从有两个髙中学校并为一个,三个年级从四个增加五个班,人们生活困难,都是农家孩子,学校到64年下学期才有电灯,全班大家凑钱订一份中国青年报,没有其他信息来源,老师都是按教学大綱认真备课认真教。我们61年髙中录取比例20:1很难考的,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很多,古诗词也多,各科没有一本辅导资料,一切以书本为是,作文得益于老师对语文开拓性的讲解,那时的老师真是集中精力,谆谆教导、、、后来恢复高考,再石来电脑批卷,我们消息也不多。
3、为什么一些中考、高考的满分作文没有被编进课本供学生学习?
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是考生在短时间内写作的,这些作文可能标题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思想美,语言美,技法美,文面美,展现出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情感才华,这些文章只能编写到优秀作文选中作为例文展示。入选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大多是读者认可的,这些作品的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是考生作文不具备的,中高考满分作文文体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短小,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可能还有欠缺。
4、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难道就一丝破绽也没有吗?
有破绽,破绽太多!其一:一个正常学习的高中生,绝对没时间去研究那些西方的所谓哲学家,也不会去专攻中国古文中,那些已经被大家丢在角落里的,晦涩难懂的文字。如非脑子里进水了,其二:一连串古怪文字,使人想起两个字:“密码”!几千万个考生中,能够写出这一长串“密码”的,仅此一人。如果考官大人认得这些“密码”,
给个高分,那是必须的。因为“密码”就代表是那一个考生,其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篇作文根本不是临场发挥的。是考前出于他人之手,可能类似的文章不是一篇,大同小异,但基本手法不变,这一连串古怪文字和西方那些东西一样会出现,不过换个标题而已。为了体现公平竞争,杜绝考场作弊,希望有关部门介入,作深入的调查,给几千万学子一个明白的交代。
5、网传的中高考“满分作文”是真的吗?有没有价值?
谢谢小秘书邀请,我觉得网传的满分作文不太可信,我参加过好几次高考阅卷,高考阅卷是组织非常严密的活动,作文分值那么高,事关万千学子的命运啊。在高考阅卷之前,老师们首先要学习相关制度要求,遵守保密原则,然后在专家的讲解和指导下熟悉作文题目要求及评分细则,专家讲得非常详细,从立意、结构、发展等级等角度逐项解读,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预设、给出了解决方案。
然后老师们才开始进入评卷环节,评卷之前专家组会给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卷,然后逐篇分析给分的依据,这些样卷从高分到低分,基本涵盖所有等次的作文,这些样卷在阅卷期间是随时可以查看比对的,但是,老师们进入阅卷现场是不允许带手机、相机、不允许抄写的,如果有人胆敢偷偷抄写样卷,很快就会被组长,因为组长不停地在巡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们一旦有违规行为轻则受到批评,重则被取消阅卷资格,直接打道回府,所以,阅卷老师是不敢也不能把样卷带出来的,当然也不可能把高分作文带出来,除非,每天背诵一点,然后回头默写出来,可是,要知道老师是有阅卷任务的,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不阅卷而背作文呢?等老师们试评一定数量、熟悉并掌握了打分的规则之后,才开始进入正式阅卷环节呢。
而且在阅卷结束之后,老师们听专家讲解分析作文的所有笔记还要上交,是不允许带出来任何文字资料的,我觉得每年高考过后,网上总会流传出一大批所谓满分作文,这应该不怎么可信,一方面如上所述,真正的优秀作文是不会随便流出的。另一方面,所谓的满分作文是极少极少的,老师们对打满分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作文的主观性很强,要想挑出点毛病来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比如一个标点、一个字的书写都可以扣分,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满分作文呢?这些满分作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个人感觉很大部分可能是有人事后写的。大家都知道各家杂志、报刊都要推销自己的资料,而能押中高考题目、能第一时间获取高考满分作文是他们的吸引人的噱头,事实上绝大部分作文是否来源于高考考场,真的不得而知,当然,这些作文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在立意、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还是可以作为范本,有借鉴价值的。
当然,有些正规的杂志上的部分优秀作文还是真的,比如我就曾经看到过某杂志上的部分高分作文就是当时专家组给的高分样卷,因为参加过阅卷,对样卷比较熟悉,虽然背不出具体内容,但是看到作文还是可以判断出是样卷的,至于,这些优秀的作文是通过什么渠道出现在杂志上的,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老师所不知道的了。以上,只是我根据自己的阅卷经历作出的判断,准确与否,仅供参考,
6、当年写出高考历史上第一篇满分作文的人,以及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混得怎么样了?
这个高考历史上第一个作文得满分的考生叫蒋昕捷。蒋昕捷是江苏南京人,他在2001年参加高考时,以一篇古白话文《赤兔马之死》一举拿下满分,在他之前,还从没有考生能拿到满分,因此他当时着实火了一把,不光许多出版社找到他,要他把他历年的作文整理出书,还引发了初中生的国学热。(蒋昕捷旧照)按说,命题作文很难写出新意,那么蒋昕捷为什么会想到写古白话文体的作文呢?说到这事,就得说到蒋昕捷从小自觉培养出来的爱好——阅读,
据蒋昕捷说,他的外公是个评书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记得他外公常常抱着个收音机听评书。蒋昕捷清楚地记得,他4岁那年,母亲因为有事,把他送到了外公家,他和外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和外公一起听评书。他记得他第一次听的,就是袁阔成说的《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一回,他觉得特别好听,所以从外公家回去后,他就迷上了听评书,
当时听了不少,像《隋唐演义》《水浒传》等,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蒋昕捷的父母发现他喜欢听评书后,就有意识地给他买古典小说看,《三国演义》是蒋昕捷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名著,他说他小学的时候,把这部小说读了很多遍,对里面的人物、情节都十分了解。虽然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蒋昕捷还读了《世说新语》《庄子》等,但是他内心里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
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他以前玩游戏会用刘备这个游戏角色,但是后来他就喜欢用曹操这个角色了,(蒋昕捷旧照)当然,古文阅读让蒋昕捷受益匪浅,他的作文一直都倍受老师好评。到高中后,蒋昕捷听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理科,由于学业紧张,蒋昕捷才暂时告别了古文阅读,2001年高考语文卷拿到手后,蒋昕捷习惯性地先看了看作文,发现是一道关于“诚信”的命题作文。
在蒋昕捷看来,这实在没有特别之处,所以他先做了其他题目,准备最后写作文,当蒋昕捷做到阅读理解时,看到卷子上画着一匹大马,且短文中正好出现了“赤兔马”。他灵机一动,一气呵成写就了古白话作文《赤兔马之死》,阅卷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赤兔马之死》让他们眼前一亮,他们觉得这篇作文文笔老到,词汇精确丰富,且主题明确,通篇给人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来最初只给了蒋昕捷58分,但是本着爱才之心,几位老师们在商议后,认为这是一篇没有瑕疵的文章,所以干脆给了一个满分,满分作文,让蒋昕捷成了这年高考中的知名考生。不过蒋昕捷的总分只有527分,没有达到他填报的一本理科大学,在这种情况下,蒋昕捷要不就复读一年,要不就退而求其次,读二本大学。就在蒋昕捷踌躇不定的时候,南京师范大学爱惜他的文采,决定破格录取他,
在南京师范大学,蒋昕捷所学的专业是广播与电视新闻专业,显然这和他的爱好相辅相成,是他比较理想的专业。2005年,蒋昕捷毕业后,由于有高考作文得满分的历史,他很快签约了中国青年报,做了一名记者,(蒋昕捷旧照)蒋昕捷曾自嘲地说,按他所学的专业,他本该扛着摄像机出新闻现场,但是他更愿意干文字记者的活。他认为用文字去还原现场,也能给读者最为真实的故事,
2010年,蒋昕捷又火了一把。这年,蒋昕捷发表了《围剿地沟油》及《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的调查报道,由于文章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立刻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而他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人物。当时中央电视台也曾为此做过专题节目,而这场轩然大波最终成功地让人们意识到了地沟油的危害,并且改变了人们的饮食,
此后,蒋昕捷从《中国青年报》离职。2017年,蒋昕捷被招至阿里旗下,成为一名公众与客户沟通总监,2018年,蒋昕捷换到了新零售工程部担任资深专家,在双十一前期,被指定为双十一发言人,蒋昕捷之所以会成为公司发言人,和他的才华不无关系,他不光在思路上比常人更加开阔,同时他在语言及文字表达方面也非常优秀,(参考资料:《高考满分作文第一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