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文写得太好了,不论从扣题、构思、表述、用词来看,都非常地出色,这样的作文就是满分也没什么惊讶的,怎么会是0分呢。不成文的9分以下;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网络发展到今天,每年都会冒出很多“高考零分作文”,不知不觉间,“高考零分作文”已经成为智商筛选器之一。
1、高考写出0分作文的人,其中一些人明明水平很高,可是得了0分,为啥呢?
文章来自网络,若侵犯版权将立即删除。网络发展到今天,每年都会冒出很多“高考零分作文”,不知不觉间,“高考零分作文”已经成为智商筛选器之一,06年上海高考作文是《我想握着你的手》,考完后不久冒出一篇“高考作文涉及同性恋被判0分”的帖子。还有大学教师煞有介事的写了评论文章来赞扬这篇“作文”和勇敢的“学生”:这篇作文写得太好了,不论从扣题、构思、表述、用词来看,都非常地出色,这样的作文就是满分也没什么惊讶的,怎么会是0分呢?我们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立意、文章的结构、文采和细节处理是最重要的四个方面;至于作者的观点,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能不能说,如果有谁的观点不符合某种模式,这文章本身就成了问题了呢?我们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真是害人不浅,在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下,人的创造性思维和鲜明的个性被无情的扼杀了。一篇作文事小,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人才评判标准不改变,影响可就大了,我觉得这个考生是不幸的,0分作文使他今年没法圆他的大学梦了;但他又是幸运的,网上潮水般的声援声,已经给了他最好的评分。
你看,赞扬的同时上升到“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真是害人不浅”、“僵化的教育模式”、“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人才评判标准”,那位大学老师可能很久以后才会知道(甚至永远不会知道)他在赞扬的是博眼球的段子手写的伪文,他的赞扬和对中国教育批评都暴露出了他的单纯。2015年全国卷一进行作文改革,首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是“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公路非打电话”,
考完后网上“一封写给高考命题老师的信”很快蹿红。一位自称来自陕西阎良的农村学生自曝家事,痛诉自己“看到材料后,不知道如何提笔写信”,因为农村从来没见过车、也没走过高速公路。信中写道:“尊敬的老师,高速公路对我而言,也只是电视上、报纸上和书本上的事,我走过的路只有乡间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镇里的马路第一次听到高速公路这个词语后,我曾经幻想有一天,我能够带着父亲一起走在那样的路上,宽阔平坦。
但截止到现在,截止到我写这封信,我仍然没有目睹过‘她’的芳容父亲,一个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质朴农民,他怎么会有车呢?当然,他有车,那个爷爷手里就有的架子车,”很多看新闻不过脑子的人就开始质疑高考作文的公平性,甚至认为教育部门应该反思。其实你只要稍微检索一下就会发现,这封写给出题者的信并非真的是考生所写,而是宁夏银川一家政府机关人员高鹏,
高鹏今年38岁,高鹏说,因为他侄子今年也参加高考,所以对此比较关注。当时作文题目一出来,他就感觉出的有点问题,主要是题材不够宽泛,于是提笔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高鹏说,文章是6月7日下午两点多写的,总共花了37分钟,当天下午3时许,他将文章发在了朋友圈,结果被众多朋友转发。
到了9日下午,这封陕西阎良考生的信,经过翻版改造,出现了甘肃会宁版的,河南商丘版的,高二小版的,结尾都推介了自己的家乡,最终阅读量都超过了10万,俗话说: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就算没读过高中、没参加过高考,不清楚高考作文大概什么路子,动动手搜索一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总行吧?以魔都为例,最后一档(0-9)的标准为:不成文的9分以下;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
2、如何反驳《去他妈的分数,请还我青春》这篇作文?
这篇文章2016年刚出时就看过。写的还不错,表达出了中国循规蹈矩苦苦挣扎的几亿学生之夙怨,不过有些过于偏激和孩子气,细细想来,不过歪理邪说罢。其实看作者表达,教育环境的恶劣是导致作者疾呼的很大原因,我的父母从未体罚于我,也没有变态先生肆意侮辱,所以我压力较小,成绩一直波动很大,有幸高考那年稳中求进,考取了一本。
所以实在与作者难感同身受,不好评说笔者,不过,全中国所有少年都要用这十二年换一个分数。那些为了青春不留遗憾辍学的人,往往徒留遗憾,再去鞭挞子女,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作者怒斥分数,呼吁青春,不过无赖之词,为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我相信任何一个对高考信心十足的孩子,也不会为了一吐心中不快而舍弃十二年的光阴,
这样做,你确是为你失去的少年锦时鸣了不平,那你有没有想过,那因为你一时执笔而化为云烟的一循时光?所以大胆猜测,作者已经看透自己高考无望,所以索性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和我身边因为终日游玩耽误考研复习就在最后放言“考研无用,不如早就业,”的人大同小异。而且,中国有十四亿人,单青少年就七八亿之巨,想要在如此多的人口中选出人才,大量的知识堆叠和近乎绝情,近乎无理的以分数取才等手段,是最合适的了。
作者说瑞士学生轻松,那也是国情所致,中国若像瑞士那般,作者之流倒是乐的自在,享受了青春,怕是国将不国矣。反观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他们的学生比中国压力还要大很多,因为中国和美国类似,国家艰难维持,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所以要求全部青少年都向文武全才发展,那样即使有缺陷,也能在某领域有所贡献。而人口大国的人才储备,只能通过绝情的教育,
你要青春无悔,那国家怎么办?可能有人说,我没体会过作者的感受。那抱歉,我还真没体会过,我的高中在山东省负有盛名的“第二监狱”,知道那所学校的人都会听过它的美称,“第二监狱”。那里军事化管理,关起门来搞教育,济南市要求极端天气放假,我们就在别人放假时改停课自习,济南市要求晚自习不能上课,我们就改成任课老师入班级盯自习。
我们在那里苦不堪言,不过,我们却没有任何人因为成绩问题自杀,而走出校门,我们却都无比怀念,请作者想想清楚,那种从无知少年,慢慢认识世界,拥有个性,融入社会的过程,那十几年充实,丰富的苦学生活,那才是我们真正的青春。青春是什么?是打架,恋爱,堕胎,上网蝇营狗苟吗?不是!中国青少年的青春,是你切实长在身上的那几斤几两肉!是你认真记住的那唐诗宋词和理化原理!是你从懵懂儿郎变为国之柱石,家之栋梁的成长!作者想要的青春,恰恰是你这一提笔就负之一文的那十二年!你还哭,你有什么资格哭?!应该会有很多人批评我,在下都受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