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不知其间的区别,接触较多的是偏于虚构的文学作品,偏信其言,便以为历史上真的存在苏小妹及其系列故事。《聊斋志异》是虚构的,《封神榜》也不是真实的吧,这样的剧情,不是虚构的,难道还真发生过,后世传说她与秦观、王雱和苏轼的许多故事,显然都不可能真实存在,而只是小说家编的故事。
1、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传说,哪些是虚构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人,众必毁之。作为几百年不一出的大才子(王安石、陈师道等人语),苏轼自然亦不例外,他在世时,便有些流言蜚语,作古之后,诽谤流言倒是少了些,可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却多了起来。某些网站内,竟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历史上有关苏轼‘扒灰’的故事传说有哪些?”相关答案,大半为无根之谈,信口胡诌,肆意发挥,以讹传讹,让人感愤不已,
向平台投诉无果,转念一想,不如厘清下有关苏轼的不实传说,以正视听,也不枉自己倾心苏子一场。[东坡赤壁,早已不似当年]一、还活着时,苏轼多次“被死亡”:1.害大病死在黄州家中,【文献记载】《避暑录话》《春渚纪闻》等。【产生缘由】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有段时间害眼,得了红眼病,估计怕传染给人,家居月余,没有外出。
他向来爱热闹,呼朋引伴,到处游玩,朋友们都见不到他,路过黄州的人因见不到苏轼,便怀疑他应该得了别的重病,可能已经挂了。【影响】老乡兼好友、还是亲家、大史学家范镇,得传言后,失声而哭,当着人面,用袖子抹眼泪,作为当朝重臣,对苏轼的死,伤心欲绝,毫不顾忌形象。2.乘船消失在长江之中,【文献记载】《避暑录话》。
【产生缘由】某夜,苏轼与朋友游长江,作了《临江仙·夜饮东坡》一词,中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句,第二天,此词便传之人口,人们以为苏轼“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影响】苏轼当时还是戴罪之身,黄州知州有监管之责,罪人如有闪失,知州要负责任,听说苏轼挂了,知州徐大受(君猷)吓坏了。
赶紧驱车赶往苏家,结果发现,苏轼鼾声如雷,还在呼呼大睡,[眉山三苏故里所在的古三穀行]3.因上天之招,与曾巩同时去世。【文献记载】苏轼《记退之诗》,何薳《春渚纪闻》等,【产生缘由】世人认为苏轼、曾巩和李贺一样,都是文曲星下凡,原本是玉皇大帝手下的词臣。他们下来后,没有替上帝写文章的好手了,便要招他们回去,就像当初招李贺回去一样,
而曾巩死于1083.4.11(农历),时苏轼在黄州贬所,便有人传言同一天,苏轼也挂了。【影响】谣言传到京城,连皇帝宋神宗都听说了,向同是四川人的蒲宗孟求证,当时神宗正在用膳,以为苏轼已死,惋惜了半天,说了“才难”二字后,便起身,饭也不吃了,看样子他不是一般的伤心。4.传苏轼得道乘小舟入海,一去不返【文献记载】苏轼《记退之诗》【产生缘由】苏轼名声极大,才华盖世,其人有仙气,有人认为他是李白转世,或是神仙下凡,
且苏轼常与道士、和尚、奇人异士往来,便觉得苏轼身上可能会发生各种灵异之事。时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与中原音讯隔绝,京城久不闻其消息,便有此传言,苏轼的儿子来信告知,京城之人皆信此说。5.传苏轼在儋州升仙,只剩下衣冠【文献记载】苏轼《记退之诗》,【产生缘由】广州一来客,听太守何述说,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独道服在耳,盖上宾也”。
此说产生原因,与上条类似,盖以苏轼非常人也,[海南东坡纪念铜像]再三“被死亡”,苏轼又是气恼,作《书谤》一文抒发愤懑之情,毕竟被人传言死亡不是好事。苏轼又觉可笑,当范镇派人来黄冈慰问苏轼家人时,苏轼得书后,哈哈大笑,觉得范老头太傻太天真,也为其真情所感动,当然,旷达如苏轼也不忘自我开导,写了《记退之诗》:吾昔谪黄州,曾子固居忧临川,死焉。
人有妄传吾与子固同日化去,且云如李长吉时事,以上帝召,他时先帝亦闻其语,以问蜀人蒲宗孟,且有叹息语。今谪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京师皆云。儿子书来言之,有日有从广州来者,云:太守何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独道服在耳,盖上宾也。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斗间,而身宫在焉,故其诗曰:“我生之辰,月宿直斗。
”且曰:“无善声以闻,有恶声以扬,”今谤我者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尔。被传死亡,结果苏轼找到了韩愈,说自己跟韩老夫子一样,天命如此,一方面,让自己放宽心,另一方面,以韩愈自比,内心当然是暗爽啦![孔凡礼先生《三苏年谱》,了解苏氏父子生平,最可靠的书籍]二、死后,约在当代,出现了所谓苏轼“扒灰”之说,
【出处】不详。网上言及所谓苏轼扒灰事者,皆未说明出处,竟还标榜“真相”,【产生缘由】后人误会古代诗人,不晓宋代历史文化,以今例古,以己度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后世俗人粗汉,总觉得诗人风流多情,私生活不检点,越有名的诗人越是如此,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兼具多重身份,诗人不过是其中之一,苏轼等人还是学者、士大夫、官员,他们多半还是士民的表率楷模,并不都是风流成性。
苏轼苏辙兄弟立身非常谨慎,从未有私生活问题,这点儿他们要比老师欧阳修强,也比黄庭坚和秦观好,其二,苏轼词中,多有戏谑之作,多出现妓女,后人因以为苏轼风流甚至放荡了。苏轼接触的“妓女”多是官妓,卖艺不卖身,宋朝律法规定,官员不得与官妓私通,如有违反,必将受到严惩。后世无知之徒,以为宋人笔下的妓女,与明清以来的妓女一样,皆作皮肉生意,
这是极大的误会,也是无知,更是愚妄!其三,苏轼才华盖世,其子声名卑微,后人以明清穷书生“女人必爱慕才子”的观念附会苏轼。其实,也是无知,苏轼三子中,苏迈和苏迨文采不出众,幼子苏过,才情颇类东坡,留下诸多作品,人称“小坡”,亦是了不起的文人。[河南郏县三苏园,2012年访好友大法师时,尝游此园,苏轼兄弟及其子孙,皆长眠于此]其四,有些人或因龌龊无知,或因苏轼名高,自带流量,拿苏轼说事儿,博人眼球。
网上所谓苏轼扒灰的故事,多半来自自媒体,他们不提信息来源,直接认定此事,并且以之攻击历史文化名人,并把这所谓的“真相”,作为否定苏轼等人美名的根据,这些无知之徒的无耻行径,令人作恶。看这些人的文字,其所读多半是明清以来的下三滥野史小说,且多无根之谈,其心卑劣不堪,其言龌龊不实,这些人或想借苏轼蹭流量,我已烛照其用心,故而,不列这些无耻之徒的网名和文章名称,省得给他们增加流量。
诋毁历史文化名人,比谩骂共和国革命先烈,更让人发指,更令人气愤,对这些造谣的混球,你不可能一一教育,何况孔子有上下不可移之说,也不屑教育他们。对编织、传播这类谣言者,可用本文末的一个故事评价——心中有什么,便会看到什么,相信什么!传说:苏轼有个聪敏黠慧的妹妹(苏小妹)【出处】主要出自野史小说等虚构居多的书中,
笔记小说:南宋无名氏伪作烂书《东坡问答录》,元代林坤《诚斋杂记》,吴昌龄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古今谭概》,田艺衡的《诗女史》;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周清原《西湖二集》,清代李玉《眉山秀》等。[林语堂《苏东坡传》,现今最为生动有趣的苏轼传记]【产生缘由】1,苏洵三女之幼女,聪敏异常,或即苏小妹,
南宋时人,便以为此苏小妹乃苏轼苏辙的妹妹。实际上,苏洵幼女长苏轼一岁,1035年生,嫁给表兄程之才,因夫家虐待,18岁而死。后世传说她与秦观、王雱和苏轼的许多故事,显然都不可能真实存在,而只是小说家编的故事,2,苏轼才华横溢,聪慧可爱,其个性丰富多彩,苏小妹实为苏轼个性的一个侧面。后世中传说中,苏小妹总是比苏轼显得聪明,实际上不过是苏轼天真的一面和敏捷的一面同时展现而已了,
3,小说家喜欢以名人作为故事主角,以引人注意。苏轼作为自由不羁的天才文人,广受后人喜爱,他自带流量,于是,小说家以他为中心,编出了苏小妹这个角色,明清时期,社会思想逐渐发展,重视女性的才华,为她们代言,便假托苏小妹,传达作者们的思想主张了。4,苏轼有堂妹苏十二娘,嫁柳仲远,苏轼与堂妹夫妇感情很好,曾分别作文祭奠夫妇,不知其然者,以为苏轼纪念的是苏小妹。
5,普通人多半不知书中的人物,实际上分为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文学人物,可能取自历史,但常有虚构,并不等于真实存在过这些人物。常人不知其间的区别,接触较多的是偏于虚构的文学作品,偏信其言,便以为历史上真的存在苏小妹及其系列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版《苏轼全集校注》,目前苏轼诗词文集最好的校注本]关于苏轼的传说故事,有许多是编造出来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
这些虚构的故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的,有价值的故事,如苏小妹等故事,由这些故事,人们对苏轼、对才情、对生命多些理解和尊重,这样的故事,尤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另一类则近于诋毁污蔑古人了,如妄称苏轼扒灰,污蔑文化名人,诋毁民族文化精英,把传统文化的楷模师范,拉低到寡廉鲜耻之徒的水平,仿佛我们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高上的人物,没有一个好人,干净人,都像谣言编织者一样,沉沦于物欲,仅有低级趣味。
这类谣言,需要澄清,甚至应该禁止!最后,把那则著名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苏东坡见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忍不住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苏东坡得意不已。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
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风雅君作此文无他,只希望再读苏轼等人文字时,您想到的愿意相信的,不是牛粪扒灰之类,而是佛陀之类的真善美!更多苏东坡相关文章,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你知道哪些?留言分享给大家,看看是真是假~~,
2、现在流行非虚构写作,很多故事取材真人真事。这样的故事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吗?
我倒不是这样认为,非虚构写作虽然取材于真人真事,但终归还是有形成一个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否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关键还是要看它是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情节是否曲折、内容是否新奇、读后能否引起共鸣、宣传的思想是否积极向上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非虚构写作现在虽然流行,但毕竟它有报告文学的影子,也有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3、散文一般写真实的内容还是虚构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说明什么是散文,现在对散文的定义,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或文学样式。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散文有三种类型:一是记叙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也可适当描写或抒情,二是抒情散文,一般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着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三是议论散文,借助于形象说理,政论和抒情相结合,表明作者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4、为什么头条里有那么多人虚构情感方面的故事呢?
《聊斋志异》是虚构的,《封神榜》也不是真实的吧?结果,收视率怎么样?这,地球人都知道~~杠杠的。[灵光一闪][灵光一闪]说到情感故事,《白娘子传奇》赚到地球人多少眼泪啊!难道说,那傻冒许仙,真的遇到了千年等一回的蛇仙白娘子?要知道,那风情万种、才貌双全的白娘子,可是地球男人都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啊,凭什么对这又傻又蠢,还一穷二白的穷酸情有独钟呢?难道说,他长得太帅,足以秒杀天下男人?还是说,那娇滴滴的白娘子,吃错了药?否则,怎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追着喊着,非要嫁给这天底下傻得最可爱、穷得最彻底的傻冒许仙?她吃饱了撑的?这样的剧情,不是虚构的,难道还真发生过?哈哈哈!答案,当然不言而喻啦~~假的![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捂脸][捂脸][大笑][大笑]这些故事,都是假的,全是虚构的,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以为真,愿意被忽悠呢?那是因为,人生太平淡,不增加点乐趣,生亦何欢?故,天下人,均愿看古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