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感情能长久的原因有很多,他们的爱情保鲜法也很简单。老一辈的父母特指建国初期或者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他夹杂着怜悯的奇怪情感对她,渐渐产生叫“爱情”的东西,老一辈的感情是经过同生死共患难走过来的,很多老一辈的婚姻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有的婚前都没谋面,但感情是由婚后生活积累出来的。
1、你觉得老一辈的父母有爱情么?
谢邀!你觉得老一辈的父母有爱情吗?老一辈的父母特指建国初期或者是五六十年代的人。那个时期男女青年都比较单纯,都一心扑在事业上。男女青年相识,很快就结婚了,也不存在什么彩礼。那个时期有一个暖水瓶几个茶杯,有一个洗脸盆儿,一床被子就可以结婚了。那个时期叫做革命的友谊,革命的感情,听说哪个青年有生活作风问题,组织就会介入谈话。
2、为什么老一辈和后一代的爱情不同?
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很正常,俗话说,五岁一个代沟,不要说两代人之间最起码隔着二十年了,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化。从古代的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两人之前都没见过面呢,婚事就由父母定下来了,那个时代,即使嫁的是瘸子,瞎子,也得咬牙过完一生。到后来解放新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崇尚自由恋爱,不就是思想上的先进,推动了时代的变革么?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老一辈的婚姻出了问题,事先想到的是修修补补,还能一起携手同行;现代年轻人的婚姻,一旦出现问题,想到的是离婚,而不是去修补,这就是两代人婚姻观念的差异,
3、为什么老一辈的感情能长久?他们的爱情保鲜法是什么?
老一辈的感情能长久的原因有很多,他们的爱情保鲜法也很简单。我们细细来剖析一下,老一辈的感情是经过同生死共患难走过来的,很多老一辈的婚姻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有的婚前都没谋面,但感情是由婚后生活积累出来的。是生活的责任和家族传承繁衍的使命把她们强制捆绑在一起,他们只有抱团取暖,相互扶持,才能完成人生的使命。
其外封建社会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女性必须从一而终,社会的风俗和公知道德不允许她们越过雷池,老一辈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活动范围很小,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都是相知相邻,曰出而作,日落而息,很难有异性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就少了情感滋生的温床。人在断了念想和欲望的前提下,就只能顺从和默认现实,认真去培养厚植既成的婚姻与情感,
所以他们的感情既牢固而长久。至于他们有什么情感保鲜方法,事实上他们没有奇方妙招,他们也没有刻意地去想为情感保鲜,若要追根溯源,非要在他们生活中找出个一二三来,我想不外乎有如下几点共性。其一,默认既成事实,压制个人的欲望,顺从社会习俗,其二,强化家庭责任,把个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持家过曰子的责任中去。其三,隐忍对方的一切,隐忍己形成的婚姻桎梏,甚至天真地相信命运的安排,
其四,在天伦之乐和亲情之乐中淡化和稀释对爱情之乐的刻意向往与追求。最主要的老一辈的人,都具备了勤劳朴素的情感,他们的一生中,没有太多的奢望,没有金钱的诱惑,一日三餐的温饱是他们最大理想,为父母养老送终,为子女成家立业是他们最大的责任,而这个理想的实现,责任的完成,没有另一半的扶助是无法实现的,现实没有留给他们任何精力的空隙任自己去遐想,去放飞。
4、老一辈有哪些感动自己的爱情故事?
她或许是旧时人人厌弃的“小三儿”,但对感情的执着与“放手”让人为之动容,她过世多年,是我认识极干净的一位邻居。所谓干净,是说她身上总有股淡淡的清香,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那样清香淡然地坐在巷口桑树下,安静地注视远方。“桑”通“伤”,除了结桑葚时,人们不愿呆在桑树下,怕这种植物带给人感伤,她不计较这些,静静地坐着,深邃的眼窝,似乎藏着好多故事她的确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礼,年轻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美人,十六岁的她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年长二十岁的丈夫。夫家倒也殷实富足,属于乡绅之士,衣食无忧,只是,容颜极美的她难逃“红颜命薄”这一宿命,丈夫突然过世,撇下三个孩子,她又被抢夺家产的小叔逐出家门。可想而知,一个只会呤诗作对,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活计不会做的女人在战乱饥饿的年代,拉扯这么多孩子如何过活?孤儿寡母,孤苦无依,她受过多少罪,吃过多少苦——她背着小女儿四处讨饭,又让大儿子单独要吃的,把一个不大不小的孩子留在家中,眼巴巴等着吃食,
有人垂涎她的美貌,妄图用食物交换她的贞操,可是,被她狠狠咬了回去。她有底线,能柔情似水,也能变成一头觅食的凶猛的母狼,夜深人静,她抚摸着孩子们消瘦的脸,盘算第二天的衣食着落。没人知道,她坚强冰凉的外表下隐藏多么脆弱的一颗心,她没爱过,却深藏一颗懂爱,渴望爱,寻找爱的心。恰好,他出现了,是小镇教书的先生,带着与众不同的儒雅气质,也会说“所谓佳人,在水一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古诗句,恰是她骨子里一直渴求的。
他教她的儿子读书,对这个连肚子填不饱却让仨孩子读书求学的女人产生强烈好奇。他同情怜惜她,她的美貌,她的身世遭遇、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她动人的眼神,他夹杂着怜悯的奇怪情感对她,渐渐产生叫“爱情”的东西。后来,他们同居小镇,生下俩孩子,直到他指腹为婚的结发妻子听闻风声带着儿子从老家赶来。发妻一番咆哮,那个口口声声爱她永生的男人吓得如同过街之鼠,一句话不敢替她说,
无奈之下,她在小儿子出生仅十几天就被赶出他的家。她是那个年代所谓的“小三”吧,虽以爱的名义一起生活,只是所谓的爱为人所不齿。她被发妻称为“破鞋”,那个女人如祥林嫂般的四处游说,说她如何淫荡,如何下贱,如何不堪,她犯了滔天大罪,无法在小镇生存。被迫之下她将两个小孩送人,小儿子嗷嗷待哺,大儿子拉住她的衣角,大哭着不肯离开,
那时,她的心又硬了,她将小孩强放进别人怀抱,又将大孩推出去。一个人藏在屋内,并没发出别人期盼的嚎啕哭声,各种骂名接踵而来,侮辱和欺凌波及到和前夫生的孩子身上。他们无法正常上学,无法在人前行走,他们被人称为“破鞋”的孩子,没有办法,她不再是那个与他对诗作画一个眼神一丝浅笑如水般清澈的女子。她的母狼性情冒出来,已经舍下与他生的俩孩子,得保护与前夫生的三个孩子,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她选择远走他乡,让漫天的雪花掩盖一切。她和孩子蹒跚前行,每一步,如同踏在刀尖上,心在滴血,被雪覆盖,又一次滴落,周而复始,直到路的尽头,心血就此流干,从此,她和孩子们在乡人和他的世界音讯全无,送走的俩孩子也没了消息,不知亲娘和亲爹究竟在哪儿,究竟是谁?她终于淡出人们的视野,她远走他乡的日子成为空白,多少苦涩、艰辛、痛楚、难过独自咽在心头,不为人所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