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夺冠,鉴赏了《中国诗词大会

能甩《中国诗词大会》十万八千里。央视搞了《中国诗词大会》,搞个数学、物理、化学大会如何,在此前某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一道题是,《中国诗词大会》可以办,但应该鼓励小朋友动脑筋,而不是死记硬背,就我个人来讲,对央视搞的《中国诗词大会》评价一般般。

1、央视搞了《中国诗词大会》,搞个数学、物理、化学大会如何?

央视搞了《中国诗词大会》,搞个数学、物理、化学大会如何?我认为你这个想法特别棒。《中国诗词大会》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其实就是纠集一批小朋友背诗词而已。其实就我个人来讲,对央视搞的《中国诗词大会》评价一般般,

无非是鼓励小朋友们死记硬背古诗词么。这是中国小朋友的特长啊,真心没必要办,你办这个东西无非是让一些小朋友露脸而已。其实鼓励小朋友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才是重点,《中国诗词大会》可以办,但应该鼓励小朋友动脑筋,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办一些物理、化学大会,会有意思的多,比如我们可以办中国小朋友物理大会,鼓励小朋友应用物理知识搞一些小实验小创造小制作,然后上台来展示、讲解和比赛交流,这就有趣的多。

能甩《中国诗词大会》十万八千里,当然也可以办中国小朋友化学大会,鼓励小朋友应用化学知识搞一些小实验小创造小制作,然后上台来展示、讲解和比赛交流,这同样有趣。这个就存在一个安全问题,不要出意外,自然中国小朋友数学大会也可以搞,这有点类似奥数比赛了。由主持人在随机题库里出题,然后由各地方代表队争先答题,同样能吸引人,

2、《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夺冠,我们学那么多古诗词到底有用吗?

有用。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而学生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学习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中国的古诗词是千百年来大家们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应该珍视。我们作为学生,有着深深地应试思维,高考不考的,我们便不背诵了,我不敢说全部学生这样,90%的人这样,

而小编也是这90%人当中的一个。我不是对古诗词有多么的讨厌,相反,我很喜欢古诗词,但是我特别郁闷的是为什么老师说背过什么我就得背过什么,我只想背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我不喜欢的古诗词我就是不想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曾经有老师做过粗略的统计:一个年级中,真正喜欢语文的学生大约占30%,而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又只占其中的30%,

其实我们讨厌背诵古诗词很大原因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不了解其深刻内涵。下面我举个例子:在此前某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一道题是:“李白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指谁?”正确答案“谢灵运”,可以在高中课本的注释中找到,然而,我们的课堂上,几乎没有老师会专门为学生讲述李白和谢灵运之间的渊源——“这教的是知识点,不是文化”,这正是我们很难接受传统文化的原因。

我们往往是死记硬背,不去了解其中的故事,难以对其产生兴趣,背过就更难了,其实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作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学习古诗词,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人文与历史;帮我们换脑筋;帮我们想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学生,都应该去读一读这些古典哲学,去挖掘我们先人的思想的精华,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学习古诗词还能让我们学习古人待人处事的智慧,例如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等。读古诗欣赏古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这是一种艺术享受,只有懂艺术的人,才能从中获得快乐,艺术是喜欢艺术的人得到的精神食粮,经常背诵古诗或能信手赋诗一首,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

古诗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历史研究价值,每首古诗都有其不同的创作背景,都是抒发作者情怀的佐证,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不同处境,诗人能在诗中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下面我来分享一个例子:在我中学时代学过的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被诗人在身处逆境的广大胸怀所感染,诗中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叙说了自己的故事,在这种困境中语言诙谐,读起来心酸,但更能感到诗人爱国主义和博大的胸怀,到现在我也喜欢这首诗,杜甫的诗句朴实,且耐人寻味。

3、看《中国诗词大会》后你有什么收获?准备给孩子什么指导?

感謝邀請“道咸齋”主人回答問題,一起走進經典文化,弘揚祖宗經典文化,等你交流和關注。詩詞很美,需要弘揚,但我們認真看會發現,必須優異者絕不是所謂學霸,而是對詩詞是骨子里的喜歡,進入超然的狀態,如果僅僅是努力,是不可能靈活表現出來,瞬間應對自如回答問題的,學習詩詞也好,經典也好,如果僅僅作為知識都可以學一點兒,豐富自己,如果想靈活運用,是需要一種精神,一種情懷的。

4、鉴赏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你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何感想?

我的感想就是这句话“没毛病”!熟能生巧这句话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那么唐诗的韵律和节奏虽不能说有多精通和准确,但是还是能有极大的帮助,那么如果自己想做几句还是可以的,当然也可能就是顺口溜。但应该很好的说明了下句“不会做诗也会吟”,作诗强调的诗词格律的严谨和意境;而这里“吟”重点在说出来,也可以抑扬顿挫和朗朗朗上口,不一定有多高艺术水准。

有人不就说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有的人说这句话不对,是过分强调了古诗词的艺术和格律,而这句话的本意我想就是鼓励人们多咏读,那么个人在语言运用方面就会有所提高,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熟读唐诗三百首,过多的注重去研究格律。反而有可能做出的诗词多了严谨少了韵味,没了那种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意境美!因此多读,熟读是必要必须的,再加上掌握一定的格律平仄那么就会比“吟”进一步,能写出相对好一点的古诗词了!莫道写诗有多难,只需熟读三百篇。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