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功夫的沉淀太极练习者在跨过了规范性这一关以后,下一步就是积累功夫,杨氏太极名家傅振篙先生曾言“每天要一口气练七八套拳,才能留得住功夫”,他说的可是85式的杨氏太极拳,一口气练七八套需要较大的体力和很长的时间,从他说的话可以看出,真正的太极功夫是通过不断的沉淀和积累才得到的,要想练到一定境界,就一定要下功夫,这就象长跑一样,一定要达到很大的跑量,才能提升到很高的水平。
1、为什么练真正太极拳的越来越少,练表演太极的越来越多?
习练真正的太极拳,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明师,就是说有传承,有功夫并且明白拳理的师父;二是,吃苦。就是说练功人能够吃苦耐劳,不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且能够承受师父要求的一切训练条件和任务,不折不扣的去有质量的完成;三是,悟性,就是说不但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师父的讲解和训练,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悟出期间的道理,从而由繁化简,立竿见影,功夫上身。
2、怎样练太极?
太极拳是一个体系,有很多内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太极练习者入门之后,到了真正提高的阶段,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深入修行,太极拳是一个体系,而且对规范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掌握正确的太极拳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谈一谈练习太极拳的技巧。第一步:提升动作的规范性太极拳是一种放松和慢练的运动方式,它和传统武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追求力量和速度,它追求的是动作的规范性,提升太极拳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升太极拳的规范性,太极拳的高手往往是动作超级规范的练习者,提升规范性的过程有4个层次:了解规范性,要了解动作的规范性是什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练的动作存在问题,那一定会走很多弯路,
掌握规范性,知道了正确的规范性要领之后,就要把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规范性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来掌握。熟能生巧,在掌握了正确规范性之后,如果你能继续不断深化练习,你会进入一个熟能生巧的境界中,这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境界,有一种初学者体会不到的感受,这时练太极每一个动作都是规范的,但是你还拥有一种超出规范性的东西,那就是神韵,
第二步:太极功夫的沉淀太极练习者在跨过了规范性这一关以后,下一步就是积累功夫,杨氏太极名家傅振篙先生曾言“每天要一口气练七八套拳,才能留得住功夫”,他说的可是85式的杨氏太极拳,一口气练七八套需要较大的体力和很长的时间,从他说的话可以看出,真正的太极功夫是通过不断的沉淀和积累才得到的,要想练到一定境界,就一定要下功夫,这就象长跑一样,一定要达到很大的跑量,才能提升到很高的水平。
第三步:推手是提升太极拳境界必不可少的手段推手是太极拳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想达到最高的太极境界,推手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太极拳在入门之后,在练套路的同时也一定要练推手,推手应该和套路齐头并进,传统的练法中,推手训练甚至要占到太极拳练习1/2的比例,练习推手可以让练习者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太极拳的含义,比如,太极拳为什么要松?为什么要慢?同时推手是太极技击的一种实践,虽然推手还没有达到完全格斗的程度,但是推手对格斗水平的提升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太极推手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一方面可以提高技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受伤。
第四步:太极器械的练习太极器械有剑、刀、棍、大杆等,最常见的太极器械是太极剑,练习者在拳术套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应学习太极器械,一般情况下是从太极剑学起,练习太极剑有和太极拳术不一样的运动体验和功用,太极剑可以让练习者更好的体会太极拳的意、气、力、心法等,当放下器械,你再重新练太极拳,你会有一种不同的美妙感受,所以太极器械对提升拳术的水平也是有益的,
总结:太极拳是一项看似安静,其实妙趣横生的运动,练习太极拳的人大多都会深深的爱上这项运动,虽然这个学习过程会让你付出时间和精力,而恰恰就是这种付出才会让你觉得太极拳有多可贵,当你享受到太极拳带给你的快乐之后,你会觉得你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自己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付出多得多。【青梅煮酒lunyx】●●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在文章上方关注我,或点赞回复,谢谢!●●,
3、为什么练拳击一个月就能打败练太极二十年的“高手”?
拳击一个月打败练太极二十年的“高手”这种概率存在,但也不能夸大了。一个月与二十年,这时间的积累不是一个档次,就算太极拳没有实战,也不可能就轻易被击打,仅从一般人的练太极来分析,大多数人练太极拳的出发点是为了健身,从来也没想过是为了打架或是基本的自卫。例如国家推广的竞技太极拳,二十四式,其本质就是为了健身,虽然有攻防含意,但整套都是缓慢练习,没有爆发力,也没有与人进行有效的距离感训练、痛觉训练、对抗训练等这些因人与人之间变化的无形技术,
如果是我假设的这样高手,当然打不过一个月的拳击习练者,反之如果是如一些陈式太极拳习练者,有大量的近身推手,摔法、套路的爆发力训练,一个月的拳击习练者未必能胜太极拳。当下不能因为太极实战失利,也不能因为某些假太极大师,王占海这样的角色,就全盘否认了太极拳,其实太极作为文化、哲学、健身武术,是要充分肯定它的价值。
4、练太极有什么用?
大半天了,居然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本人斗胆勉为其难回答一下。1.太极能不能技击?我的答案是YES,因为太极本身就是一种基于老庄阴阳哲学的高深武学。因此技击是最基本的,真功夫上身了,技击还不是小case?说太极可以技击,自然有人不信。我这个不屑一顾的女同事自然也不信,那么我可以用太极对战她的自由搏击吗?当然不能。
即便没有男不和女斗的古训,也不能够,因为太极都是近身的缠拿,怎么可以用在年轻漂亮的女同事身上,这个肯定多少有些不合适。那么找一个或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同事试一下身手?但是还是算了,一是拳脚无眼,另外还有个面子问题。打输了谁都挂不住,赢了得罪同事,让人敬而远之,输了就是给太极抹黑,让人更瞧不起太极。至于对战格斗狂人,差不多可以说是自取其辱,
为什么要重蹈覆辙?真对战他,用不着一个门内票友性质的文弱书生动手。那么好了,既然练太极能练出功夫,几十年如一日的公园大爷大妈打着太极,你能够去挑战吗?当然不能,原因在于很多人其实都是有基础病的,即便没有,很多人练太极不过是走走过场,听听音乐,聊聊天,比划比划,很多人根本没有系统学过,基本都是照葫芦画瓢,基本能跟下来就很开心了。
他们根本不在乎技击,也不会技击,身强力壮的你和他们较什么劲呢?真和他们比武,那你真是“年轻人不讲武德”,那么对待暴徒呢?能用太极真功一较高下吗?最好的办法是叫jingcha。为什么呢?应该知道很多抓小偷然后坐牢的事情有吧?示之以弱,破财免灾也不失是一种策略,人世间的周秉义就是这么干的。放手一搏,他应该对付得了几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不过这合适吗?像赶超一样用铁链子狠狠地教训几个歹徒,你今天敢用铁链子,明天他们就敢打闷棍,甚至捅你几刀,
永远不要痛打落水狗,即便是暴徒。那么如何证明太极是能技击的?和人交手吗?私斗本来就是违法的,拳脚无言。逞匹夫之勇,赢了赔钱,输了住院的事情还少吗?有一种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掰腕子,有没有太极功夫,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太极讲求的是缠丝劲。沉肩坠肘,扭腰坐胯,气出丹田,力由脊发,这不就是太极最基本的要求吗?有了这些扎实的基本功,别人力气再大,也掰不过你吧?然而,说到底,技击只是末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个绝不是遮羞布。既然是末技,又有什么好炫耀的?2.太极能不能养生?我的答案也是YES,为什么呢?扭腰坐胯,消耗了赘肉,s曲线油然而生;立身中正,于是身姿挺拔,体态健美;平心静气,起吸落呼,目光远大,于是达到很高的修养。每个人的层次不同,但无论哪个层次,养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太极追求的是一种无的境界。
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基本可以天人合一,气血通畅,百病全消,怎么就不能养生呢?问题在于你必须潜心修炼,通过感悟,终于达到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好比屈原的《远游》,曹植的《洛神赋》,他们的修炼其实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只不过功亏一篑,走火入魔,一个投江,一个陷入魔境,不能自拔。只有庄周化蝶到逍遥境界,问题在于,很多人一方面有一搭没一搭的练着太极,一方面又大鱼大肉,心情浮躁,随波逐流,得不了真功,又怎么能怪得了太极呢?与其这样,还不如新疆的老奶奶,心无挂碍,吃着烤包子,弹着冬不拉,呼吸着新鲜空气,更加健康长寿。
3.太极能不能自学?我的答案还是YES,只不过这个得看你的修为。你必须看得懂太极的书籍,辨别得了真伪,还有就是无限的耐心和悟性,纯粹的照葫芦画瓢,你永远得不到太极的真谛。只能是浪费时间,徒增烦恼罢了,那么去公园呢?如果您七老八十,找一些老哥们老姐们,聊天玩玩,跟着音乐,放松一下心情,每天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交了朋友。
这个还真可以,但如果你想得到引进落空的技巧,得到太极的呼吸大法,练习没有“改良”的原汁原味的太极,那公园肯定满足不了你。因为,本来已经简化的动作,再次被简化得一塌糊涂,很多本来很精妙的动作,可能只是意思一下。老人家了,你真的不能要求太高,4.太极可不可以不学?我的答案依然是YES!太极是讲求缘分的。没有太极缘,真功夫在你面前,你也熟视无睹,
5、练太极拳真的可以强身健体吗?
武学之“内练一口气”失传已久,太极拳之强身健体功能更多的只是一种愿望。中华武术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太有道理了,外练筋骨皮,无非是力量与技巧,好理解,不赘述。内练一口气,才是精髄,无奈传承断代,江湖一片混乱,特别剖析如下,内练一口气,其精神实质是:调动自己的身躯和内脏,利用呼吸,让脊(中枢)神经附近的背、腰、臀、颈肌肉和关节(劳淤集中区),在不常运动的方向运动起来,扰动瘀阻,散淤排淤,从根上釜底抽薪,解放神经血管,免疫系统随血流充分护卫,防病治病治未病,保健养生,康泰自若,强身健体,收发自如。
须知,众病之源,或为劳损,劳而淤,淤而积,积而压,压而阻,阻而损,劳损也。过劳生淤,淤积而损,积劳成疾,疾矣,内练一口气,其动作要领是:吸气,憋气,旨在让肺部充气,形成一个有压球体,配合躯体运动,及腹腔内脏移动,由内向外撑开与脊柱相关的肌肉和关节,比如脊椎间关节、肋骨与脊柱间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等。
内练一口气,招式很多,站、坐、卧、行、驾驶,都可以练…参见2019年1月28日,2018年11月14日,5月26日,我的主页,然术全本,拿走不谢,效果杠杠滴,内练一口气,不拘泥于各种套路,也不要管那些神神秘秘的功法,然术已揭示其本质,涵盖其招式。包括太极拳在内,功法和套路,没有抓住劳损这个病根,也没有抓住散淤排淤这个关键,思想模糊,动作各异,误打误撞,效果勉强,
传武,兴也经验,衰也经验。聪明能干的武林前辈,在实践中凭经验总结出了精辟的“内练一口气”,武术进入兴旺时期,由于现代科学知识的缺乏,比如生物学、解剖学、化学、力学等等,关于内练一口气,前辈不可能从理论上深刻理解,也不可能有文字和图像的清晰阐释,一切都是心口相授,师徒相传。代继越长,“内练一口气”越模糊,越淡化,以至失传,
后人习武,只是根据传说与想象摸索,千人千面,各说各话,无所适从,总也找不到“内练一口气”的真意。心思活络之人,话术满天飞,实成之人,百思不得其解,被似是而非的东西蒙着转圈圈,十分苦恼,甚至走火入魔。内练一口气,如此精湛的技艺,在先辈的经验中幸运诞生,又在后辈的跟随中无奈被遗忘,迷茫与混乱,传武走进黑夜,
道裂为百,“内练一口气”掩其本真,才有了太极拳等各种功法、各种套路、各种门派的武林江湖。任何人、任何机构,只要他强调某种特别的功法、套路、门派,就可以判定,他还不理解内练一口气,他没有真正的中国功夫,太极拳要实现强身健体的功能,那必须内练一口气,要内练一口气,又仅限于太极拳,那就是没有上道,所以本文开头就说,太极拳之强身健体功能,更多的只是一种愿望,或者说只是一种语言功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