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为此,目前全球107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立法,2018年也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密集出台的一年。互联网时代,为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广告牌上给出的苹果官网网址中,苹果则更详细地介绍了苹果的隐私政策、隐私报告及其如何通过FaceID、TouchID、本地加密、差分隐私技术等等来尽量让隐私数据留在本地设备中,并在App申请使用用户信息时,让其无法精准定位每一个具体的用户,让用户掌控自己的隐私。
1、苹果是否能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
对于苹果而言,环保、隐私、供应商责任以及科技平权等等已经成了最「政治正确」的事,是其无论在官网上还是在大大小小的发布会上都会反复着重强调的。毫无疑问,苹果希望这些价值观能与其品牌相绑定,塑造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公共形象,▲苹果高管JeffWilliams说:「苹果不会查看你的数据」就隐私来说,向来不参加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苹果却在今年初在会议举办地美国拉斯维加斯场外竖起了巨幅的广告牌,以另一种方式刷爆了存在感。
广告牌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你iPhone上发生的事,都会留在iPhone上」,在巧妙地借用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用来宽慰在此留下惨痛记忆的人的那句名言「WhathappensinLasVegasstaysinLasVegas」的同时宣扬了其在用户隐私数据问题上的决心,而在广告牌上给出的苹果官网网址中,苹果则更详细地介绍了苹果的隐私政策、隐私报告及其如何通过FaceID、TouchID、本地加密、差分隐私技术等等来尽量让隐私数据留在本地设备中,并在App申请使用用户信息时,让其无法精准定位每一个具体的用户,让用户掌控自己的隐私。
▲截图自:Apple官网此外,在前段时间苹果还发布了一则电视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个黑人大妈手持着iPhoneXR不停地大笑,而大妈周围的人与观看广告的观众都不知道她到底在看什么,而这也正是苹果想要传递的理念:你和对方发送的iMessage消息只有双方才能看得到,由此看,可以说苹果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在你iPhone上发生的事,真的都会留在iPhone上吗?近日《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就发现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将iPhone连接至监控软件之后,他们发现当用户在夜晚睡着或者空闲时,有超过5400个App(其中不乏像是Yelp、Spotify、微软OneDrive、Nike等知名App)向第三方传输用户设备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名称、电子邮箱地址、精确的位置数据、手机号码、广告ID、IP地址、加速度传感器数据以及电信运营商,
显而易见的是,在获取这些用户数据之后,广告商能够更加精准地针对用户偏好投放广告。然而搜集这些信息的方式也并非非法手段,而是利用iOS上原本用来确保App数据能在用户未使用时也能时刻保持更新的「后台应用刷新」功能,只是这项本应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却被许多公司用来将数据发送给了第三方的数据跟踪公司。
而更加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做法也能绕开用户的授权,因为用户只能选择打开/关闭「后台应用刷新」功能,而不能控制在功能打开的情况下哪些数据将被收集,收集之后会被储存多久,以及谁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于是这些数据在很多用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从设备中悄然溜走。当然,对于此事已经立下了这么多自己如何重视隐私flag的苹果并不能光靠拍拍广告就能将注重隐私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了,隐私需要负责任的态度并认真解决出现的漏洞,毕竟除了App收集用户数据,近段时间iMessage上「澳门赌场」垃圾短信又再度猖獗,去年3月某国内用户的iCloud账户遭疑似苹果官方技术顾问入侵的事也都还历历在目,
大数据时代,李彦宏的那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曾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可否认的是,在大数据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实实在在的便利性面前,大公司尚且都很难抵抗住诱惑,放弃大数据显然是因噎废食的一种选择,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像是Facebook剑桥分析丑闻这样在大数据时代牺牲用户隐私带来的恶果。
2、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
谢谢问答的邀请!正好刚回答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隐私?(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42543193516671246/)》,请先参阅,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为此,目前全球107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立法,2018年也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密集出台的一年。
2月5日,新加坡议会通过网络安全法;7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完成了对1988年联邦隐私法的修订;7月27日,印度高级别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8年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8月14日,巴西通用数据保护法正式通过;9月,我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已被列入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入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和犯罪分子的“进化”,我们能做的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比如陌生WIFI不连,来源不明的App不安装,支付宝、微信建议不要开启免密支付,浏览网页多留一个心眼儿,警惕钓鱼网站,特别是在登录网银、网购账户的时候。假如有一天你真的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了财产损失,记得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
3、为了保护隐私,你都有哪些妙招?
谢谢邀请!我身边一个同事,因隐私外泄,给她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不得不关闭经营多年的微博和更换自己的手机号码。互联网时代,为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要在网络社交、娱乐平台上传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自己的自拍或照片,重要的信息不要上传到电脑,自家电脑安装杀毒软件。二、在网络上不要点击带有链接的钓鱼网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