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1、如何指导孩子描写秋天的作文?
秋天真的很美,如何才能用文字再现美丽的秋呢?首先要抓住秋天的特征。要想写出本真,就去好好观察,不只用眼还要用心去观察,秋色缤纷,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纤尘不染,轻飘的白云千姿百态如诗如画。最美是秋叶,层林尽染,让孩子们自己去找找有几种颜色,黄的红的白的黄绿的红绿的。再仔细瞧瞧有几种形状,枫的杨的柳的槐的各不相同,
秋声瑟瑟,一声风过,叶簌簌而下,那哗哗飘落之声可曾入耳。黄叶遍地,漫步其上,那阵阵清脆的音乐可曾动心,南飞的雁阵掠过,成群的天鹅逗留,它们鸣叫又是如何的雄壮。去听萧萧风声绵绵雨声唧唧虫声,去听田野里丰收的歌声,其次要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孩子们把自己热爱喜欢之情渗透进去,以求达到身临其境,而不是冷眼旁观,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就需要孩子们在描写时置身其中,让自己的心灵为笔下之景泛起情感的涟漪,也许红叶飘零会引起你一声轻轻的叹息,也许大雁南飞带去你声声问候,也许那秋天傲然的菊令你肃然起敬,也许那残荷枯枝里有你最美的希望。秋雨的清凉令思绪翻飞,秋阳的柔和令心神沉静,秋风的絮语或是诗,秋云的飘逸更是画,
只有醉于其中才能感受到那份美,也才能抒写那份情。再次让孩子们在秋光里留下他们最美的身影,其实秋天有好多好玩的,采集落叶做书签,拣拾叶茎比试“拔牛筋”,去看看大山里秋的壮丽,徒步丈量秋的美。或者是在秋天的田野里集体烧土豆烧玉米吃,或趁水还不太凉去河边钓钓鱼亦或看夕阳晚霞,只有让他们走进秋光里,才更能写出最感人的细节。
2、景物描写类的作文指导重点是什么?
景物描写类作文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指导学生写作这类文章,要重点把握三个“一”和走出三个“误区,”❤❤❤把握三个“一”:一种顺序;一片美景;一种感情。下面做简要说明,❤一、细致观察,确定一种顺序。写景的顺序往往取决于观察的顺序(观察点),所以要想写好景物,必须先做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景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
如站在景物的某一角,对景物进行由远及近地观察,再如,观察一条河,站在桥上由近及远地观察。二是移动观察,就是我们说的移步换景,这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也就确定了写景的顺序,写景的顺序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二、抓住特征,描写一片美景,
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呢?1.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气味、数量方面的特征。2.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里的特征,怎么描写呢?1.安排合理的顺序。比如空间顺序,你可以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等等,2.写景时要调动多种感官,使所描写的景物丰满、真实。比如你可以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几个感官进行描写,就可以把景物的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
3.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增添景物的情趣。比如你看到景物,可以想象到以后的情景,这就可以增添情趣,4.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这种写法往往能使景物描写妙趣横生,充满生机,这种写法有先动后静、先静后动、以动衬静等,写作时根据情况安排。5.描写景物更需要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为了描写景物的特征,运用修辞手法极其重要,像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引用等等都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一种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写好景物的关键是要倾注自己的感情,面对美景,心有所感,行诸笔端,定要物中有我,景中含情,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勃勃生机、无限妙趣,还能意味隽永,表达理想,追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
主要有两种方法:1.写景的同时也写感受,就是边写景边写情,即所谓借景抒情。2.把情感、情思融入景物描写中,表面上看好像是客观地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就是寓情于景,以上三点是最关键的,一定要重视,运用到写作中。❤❤❤另外,要写好写景物还要走出三个误区:1.景物并不是单指山啊、水啊、花啊什么的,城市、村庄也是景,有时候人也是景,都可以写,
有一首诗不是这样说嘛: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景物也不单指名胜古迹,不出名的地方也有好风景,一样可以写。3.写景也不是单纯地写所见、所闻、所感,也应该穿插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像景物的名称的由来、传说、文化、历史等,这样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了,
3、怎么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写作看上去难,其实教学得法,训练有素的话,最多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有:一、仿写法仿写法,大家并不陌生,但却不知道仿写仿什么,必须在阅读名作名篇或者是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理解名作名篇和满分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哪些技巧可以借鉴并运用到写作中来,
仿写一要学习写作的技艺,例如,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文中起承转合的过渡等。二要学习好词好句,提高谴词造句的意识,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描述,要学习名作名篇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三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立意,并怎样突出文章中心的。常见立意法如下:文章开头结尾的技巧,不下几十种,但最应该学会的是首尾照应法,倒叙法、抒情式开关,引用式开头、设问式开头、升华式结尾,引申式结尾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理解起来不难,但运用起来却不易,要结合名作名篇或满分作文来感悟并仿写运用,
文章首尾照应法:文中的起承转合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最重要的技法,涉及选入文章的所有素材的安排,谁先谁后,谁详谁略,哪里该描写、哪里该抒情,哪里该伏笔,哪里该照应,哪里该放哪里该收,这些都靠文中的起承转合来巧妙安排剪裁出来,要边读边感悟,并在写作训练中运用进去。例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法:文中黑字部分都是特写式详写,一详一略文章更有层次感,不再是平铺直叙,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先”,一篇深远独到的立意,且能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突出中心的文章一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可以瞬间俘获人心。例如很好高考满分作文就胜在立意深远,例如,多角度联想立意法训练:另外,仿写不是抄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思考后的再加工再创造,类似于旧瓶装新酒,而就现下很多小学生写作文,老师先让积累好词好句而做的抄写背诵工作,我认为实用性并不大,我们学习谴词造句的能力,在于再加工创造、在于激发和表达,而不在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谴词造句离开自己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内化为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是无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谴词造句的方法:一学会运用修辞,二学会运用描写,三学会结合自己的情感。例如:二、大量阅读法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间接体验生活,提升学生的阅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感悟能力,
但是阅读要读什么样的书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阅读到什么程度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或者怎样把阅读向写作能力快速转化?本人有自己的一套教法。现分享一二:阅读要想转化为写作能力,其一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基一要看读书的数量,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而这个“量”决不是少量,而是“大量”。
很多家长反应:“我的孩子课下也喜欢读书,但作文还是不会写,怎么办?”,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为读得书远离生活,不适合提高写作能力,二来读的书还没达到一定的量,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这些作品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易产生共鸣,而且有较高的趣味性,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只有产生共鸣的作品才能使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真正得到启发和升华。另外,一年看上三五本书,或者一两本满分作文,就以为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那简直是意想天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年至少要读上二十本书左右的量,而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阅读一定是享受,读得越多越享受,而见缝插针,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所读的书的数量一定远超过此数量,
而那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去阅读的孩子,估计很难实现大量阅读的目标。三、大量练笔法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离不开大量练笔,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也是大量练笔,特别是作文入门期的孩子,不要打击他,只要是认真创作出来的文字都要鼓励,培养并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先从谴词造句开始,再到片断细节描写的训练、最后再到整篇文章的组材立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