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刘邦的人品,你心中是如何评价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阅读和评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引人深思,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说一下(对刘邦的评价就算了)。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创建者,是汉朝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兵仙韩信说刘邦能将将,毛泽东评价刘邦是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人,刘邦为汉族的发展、汉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历史继秦之后的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1、为什么一般人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这么低?

俗话说男人不止一面。而刘邦作为一个千古名人其多面性尤为复杂:游侠的一面,小混混的一面,自私自利的一面,骄傲放纵的一面,同情底层百姓仁慈的一面,有野心敢出头的一面,虚心纳谏的一面,知人善用的一面,驾驭英才卓越领袖的一面,猜忌多疑的一面…一般人只能看到刘邦表层的缺点,觉得刘邦就是一个小人,却没有去深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才会认可刘邦,追随刘邦?刘邦几乎具备做大事者所需要的一切素质。

2、如何正确评价刘邦的人品?

刘邦作为一个崛起于草根的帝王,个人认为不能以看待寻常人的眼光去评判他的所作所为,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刘邦人品的认识,一是仗义。刘邦早年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就是一个交游广阔的人,上至县里的官吏,下至村里的泼皮无赖,刘邦都能和他们相处的很融洽,为人也比较仗义,深受身边人的推崇,这些人很多都成了刘邦后来打天下的重要助力,

自古豪杰多重义,如果刘邦不能坦诚相待,众人如果不是义气相投,没有这段岁月打下的坚实基础,那么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无数的传奇故事。二是智谋,厚黑学中极度推崇刘邦,认为刘邦是脸厚心黑的典范。我个人认为这样概括不够全面,刘邦是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如果不是生在乱世,刘邦可能就是在乡里与朋友们喝酒吃肉、浑浑噩噩的走完他的一生,但是秦末风起云涌,给了刘邦施展自己的舞台,说刘邦智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识人用人在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刘邦对每个人的把握与运用都可谓达到极致,形形色色的人在刘邦给他们设计的舞台上实在华丽的表演,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二是把握时机,无论是一开始的斩白蛇起义、蜗居芒砀山还是后来偷袭长安,先入关中着王,刘邦充分把握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最终实现人生的华丽逆转,三是应变能力。关于刘邦急智应变的故事有很多,流传最广的就是韩信在在讨封假齐王的时候,原本怒火中烧的情况下被张良提醒后瞬间转变口风并封韩信为齐王,从而换来了韩信的以死相报,

三是自私。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他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在荥阳战败后为方便逃亡而将子女踢下马车的故事,刘邦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如果都在了,那么他的这些妻妾子女也不可能在乱世生存,所以存人先存己,自己才是他刘家需要倚仗的参天大树,除此以外皆可舍弃。我个人是比较信服刘邦的,说他无赖、自私、狡诈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在那样一个人吃人的诸侯混战的年代,这些性格品质无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

3、司马迁《史记》里是怎样评价项羽和刘邦的?

【我是头条号作者、国际问题专家高尚涛,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阅读和评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引人深思,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说一下(对刘邦的评价就算了):(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为天下笑,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项羽自以为战功了得,处处依靠和信赖自己的个人才智,不重视学习古人的智慧。

认为自己就是要做一个霸王,想用自己的蛮力征服别国、经营天下,用了才五年的时间就国破家亡,身死东城,成为天下的笑柄。这时候还不醒悟,不反思自己,已经大错特错,还说什么“这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战争的罪过”,简直太荒谬了。司马迁从人事的角度,对项羽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对项羽的性格弱点和战争结局也做了精彩点评,令人印象深刻,

4、对于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你心中是如何评价的?

对项羽的评价是,“一将之才有余,万乘之智不足”,做一个主将绰绰有余,水平不下于韩信,甚至比韩信厉害,。而做一个君主呢?那就很不合格了,估计跟韩信的政治才能差不多了,对刘邦的评价,军事才能虽比不上韩信、项羽,但也不算差,而做帝王的能力,几千年来少有出其右者,与他能比的,也就两个人了。但是,这里要说但是,做帝王的,需要军事才能吗?帝王军事才能出众,恰恰说明不会用人,如果会用人,会挖掘出一大堆周勃、韩信这样的人,刘邦成功而项羽失败,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刘邦会用人,会驾驭人,而项羽不会,

5、如何评价汉高祖?

刘邦真的是一个千古奇人,创业史上不可复制的奇迹,一个大叔,跟秦始皇是同一辈的人。秦始皇死时,他还是一个亭长,风云际会,突然起事,突然成了皇帝,《汉纪》里评价他: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

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基本是符合事实的。人家就是牛啊,那么,刘邦为什么这么牛呢?刘邦自己讨论这个问题。打败项羽后,他在洛阳置酒,刘邦喝高兴了,就问,你们说说看,为什么是我得天下,而不是项羽呢?因为怎么看,都是项羽赢啊,项羽年富力强,刘邦老弱无力,项羽贵族之后,刘邦街头混混。

项羽是西楚霸王,刘邦不过是小王,这时候,部下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就是说,陛下你做人没礼貌,喜欢羞辱人,而项羽不同,他有仁爱之心。但是陛下你攻城略地,打下来的东西就跟大家一起分,刘邦这个人确实无礼的,人家来见他,他叉着腰见人,有时候还在洗脚的时候见人。

很多人很烦他,比如魏豹说他: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就是骂部下骂起来跟骂家奴一样,一点都不尊重人的。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跟着刘邦呢,原因很简单,前面已经说了:分享蛋糕,郦食其也说过: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有点好处,刘邦都拿出来大家一起分。

那项羽就不同了,比如韩信就说,项羽这个人,平时很好,有仁义之心,他看到士兵受伤,他都要流眼泪的,但他很小气,钱发的不及时,官封的也不及时,下面的官印绳子都磨断了,都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韩信就是这样被活活气走的。项羽之所以不愿意提拔部下,主要是他自己太强,认为自己就可以办好一切,所以没必要提拔部下,但是,一个人再强,也没办法跟人家团队比拼啊。

6、怎样看待刘邦这个人?

谢头条!作为汉族一员,本不该对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说三道四,但看到头条上怎样看待刘邦这个命题,又想到有人曾把刘邦把说成无赖地痞,感觉在此有责任谈谈我对刘邦的看法,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曾做过秦朝泗水亭长,四十八岁斩蛇起义,率三千子弟抗暴除恶,公元前206年灭秦国,四年后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195年因讨伐英布叛乱,遭受箭伤,病重不起,同年崩,在位历时八年,庙号汉太祖,谥号高皇帝。

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创建者,是汉朝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兵仙韩信说刘邦能将将,毛泽东评价刘邦是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人,刘邦为汉族的发展、汉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历史继秦之后的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刘邦最突出的才能是知人用人,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能把不同能力的人捏合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虽然在位只有八年,但却在知人用人上确保了大汉王朝三代皇帝坐享天下,周勃就是他留给汉朝后继之君最好的礼物,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刘邦最可贵的品质是善于倾听和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及他百折不劳、贵在坚持的处事态度,这是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的制胜法宝,刘邦的主要成就是斩蛇起义,推翻秦朝,打败项羽,建立汉室。他最英明的举措是剪除了异姓诸王,完善了郡县制,避免了中国历史再次出现诸侯割据的状态,确保了汉文化、汉历史的不断延续。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