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财商教育,在小学开设财商课

小学开设“财商课”无非是给那些乱七八糟的课外补习班找个理由罢了。财商教育的基础,是认识钱,踏入社会还有很多年,童年就要上财商课,是打算下海经商么,”现在流行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小让孩子拥有“财商”,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这种话听得多了,我也决定给孩子一点财商教育——从自己支配压岁钱开始。

1、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财商教育,如何启蒙?

儿童财商教育的核心是延时满足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反复训练中驾驭自己的财务资源,以达到自己希望达成的人生目标。孩子没有工作,他自己的财务资源,主要来自于父母给的零花钱,所以啊,如果你想开始锻炼孩子的财商能力,就必须要从给孩子零花钱,放手让孩子管钱、花钱开始。爸爸妈妈会遇到一种最常见的窘境:一带孩子去商场,他们就会闹着买东西,

一买还要买全套。有的孩子一迷上乐高,可能就要收藏整个系列;迷上《赛车总动员》,就要收藏动画片中所有的车型,解决这种窘境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零花钱。那么,他花的钱就不是爸妈的钱了,而是自己的钱了,我给大家举一个我家的例子:我的儿子乐乐四五岁的时候,也迷上了乐高,在商场看到没玩过的乐高套装,就吵着要买,不买就满地打滚,哭闹不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尽量满足,但是他的欲望好像没有止境,我们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可以买点别的玩具,但是,他没有一点收敛的意思。为什么没法讲道理呢?是因为他听不懂吗?也不完全是,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妈妈都喜欢买包包,去到大商场,看到当季的名牌包包,是不是也有全部买下来的冲动?但是成年人不会这么肆无忌惮,原因是:第一,钱是我自己的;第二,钱是有限的。

我们会衡量:如果都花在包包上,我这个月的房贷和孩子的学费就堪忧了,但你想想,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不用考虑钱的问题,爱买什么包就买什么包。我相信,很多人会把当季新款的名牌包包都扛回家吧,现在我的孩子情况也一样,他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当然是不断想买,恨不得把玩具城里所有的乐高都扛回家去。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使出了杀手锏——开始给他零花钱,

我们约定,每个月给他200元零花钱。但是,以后坐摇摇车啊,买零食啊,买他自己想买的玩具的钱,他就要自己付了,当然,年龄太小了,还不会保管钱,这200元还是放在我这儿,他想买什么就跟我说。有一次去香港,他在玩具反斗城看中了一套乐高,一看,需要299元,在没有给零花钱之前,他一定会闹着要我们买下来;但是有了零花钱之后,他的小脑瓜里开始考虑要不要买这件事了。

想了一会后,他有点小严肃地跟我说:“爸爸,我算过了,我的零花钱才200,不够买这个乐高,我就买个199的吧,”我观察到他的变化,挺开心的。父母把零花钱给了他,钱的主人就变成了“他”,他有绝对的支配权,他就主动承担起“衡量”的责任了,买啥不买啥,他要做决定,开始学习和金钱打交道,那是不是给了孩子零花钱之后,孩子就自然而然能学会妥善管理零花钱了呢?当然不是。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8岁,他每个月给孩子300元零花钱,孩子拿到零花钱后,就请同学吃东西,买礼物送朋友,每个月都是“月光族”。朋友头疼,问我到底该怎么办?不给零花钱吧,担心孩子从小没受过金钱训练,长大后败的钱更多;给吧,孩子好像也没得到什么金钱训练,还天天吃垃圾食品瞎“挥霍”,我问朋友:每个月都月光,你有没有和孩子好好聊聊?他每个月末就没钱花了,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朋友迟疑了一下,说:也不会没钱花啦~孩子闹得厉害时,我们也不太忍心拒绝,心一软就帮他买单了,特别是奶奶。

哦,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只要一哭就有人买单有人兜底,那他就知道,下个月即使他花光了钱也没有问题,一样会有人帮他埋单的。如果大人都没有办法遵守自己制定的零花钱协议,轻易让步,即使给了零花钱,也是达不到财商教育的目的的,所以,在这儿,我要再重申一下,用零花钱作为工具进行财商教育的三大原则:第一,给孩子绝对的支配权。

零花钱给了孩子之后,孩子爱咋花咋花,父母不能限定,而且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很多家长给了孩子零花钱后,担心孩子乱花钱,会给孩子制定很多条条框框,钱只能花在特定的方面,比如文具上。这样做的坏处是什么呢?孩子会觉得,这些钱不是我的,既然不是我的钱,我就没有必要珍惜,一旦有机会,能把它花掉就花掉,别说孩子,如果是我们大人,觉得那笔钱不是自己的,也会很快花掉。

第二,跟孩子划清消费界限,某些支出爸爸妈妈将不再买单,这一点在和孩子沟通零花钱协议时,尤其要说清楚。界限该怎么划呢?什么样的支出该孩子承担?什么样的支出该父母承担呢?我建议,界限划分的原则是:孩子生存、发展必需的东西,由父母买单,比如一日三餐、学费、学科书籍等等;孩子享乐方面的东西,孩子自己买单,比如买玩具啊、吃冰淇淋啊,玩一些游乐设施啊,甚至买漫画书等等,都可以由孩子买单,

不同的家庭可以有不同的消费界限,父母愿意承担哪些开支,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爸爸妈妈们可以和孩子具体商量,也可以在执行过程中逐渐调整。第三,如果孩子花光了当月的零花钱,又有想买的东西了,不要心软,当ta闹着要你买单时,你可以这么跟ta沟通——孩子,咱们之前已经约定了零花钱协议,给了你自己管钱的权利,那你就有责任管好这笔钱;现在你没有控制好,又想买吃的、又想买玩的,那爸爸妈妈就不能为你出这笔钱了。

等到下个月发了零花钱,你还是可以买的,不过,你要想想怎么才能管好这笔钱,不要那么快就花光了哦,有的妈妈担心,如果不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不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甚至觉得爸爸妈妈小气,以后会产生匮乏感。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孩子就不会产生匮乏感:第一,父母和孩子沟通畅顺,家庭气氛是充满爱的,父母对钱的看法是正面的,不哭穷、不装穷;第二,零花钱的数额,要和孩子沟通,最好略高于孩子的需求,

第三,父母要控制自己为孩子买买买的欲望,不要过度刺激孩子的消费欲望,有时候孩子的过度欲望,是父母造成的。第四,5岁是个分界线,正式的零花钱协议,从5岁才开始尝试;5岁之前以体验花钱为主,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5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有收集玩具的癖好,建议父母可以设计一些玩具的新玩法,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更喜欢和父母玩,而不是玩玩具,

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已经和他们充分沟通,讲清楚了道理,我相信,就算钱花光了,孩子会有一点点不开心,也不会出现什么匮乏感。重要的是,你不要刁难孩子,而是事后和他多沟通,什么东西是必须买的,什么东西是不是可以暂时不买?下一周,下个月是不是可以调整得更好一点?如果连续几个月不够花,孩子也可以提出要求增加零花钱嘛,只要有理有据,也是可以采纳的,

2、在小学开设“财商课”,你觉得有必要吗?

谢谢邀请。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我互相交流分享,小学就开设“财商课”太早了吧。小学生没有经济能力,给谁理财?踏入社会还有很多年,童年就要上财商课,是打算下海经商么?小学开设“财商课”无非是给那些乱七八糟的课外补习班找个理由罢了,有的地区的教育局已经下文要整顿和规范这些课外补习班。学生的职业就是上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如何培养孩子财商?

金钱这一课,你不给孩子上,社会就会给他上老大三岁后我开始认真考虑压岁钱的处置问题。三岁前很简单,小生物们对红包的兴趣远远大于里面的钞票,“我有红包!”就是字面意思,她有一个红色的信封,每天特别开心地掏出来看上面的各种图案和金粉。钱掏出来,问:“这是什么?”你只需要平静地回答:“这是钱,”然后她就把钱一扔,继续玩红包。

但三岁以后,就真的不大好糊弄了,过完元宵节再把红包没收,她就会奇怪地问:“这不是给我的红包么?”只好骗她:“妈妈帮你存起来,以后上大学用。”现在流行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小让孩子拥有“财商”,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这种话听得多了,我也决定给孩子一点财商教育——从自己支配压岁钱开始,让娃有“财务责任”意识,首先要学会量入为出。

于是那次过完年,我留了200美刀给老大——“这些钱给你用一年,以后你所有小朋友过生日要送礼物,你自己要买爸妈不给买的玩具,就花这钱,”小孩的社交生活也很丰富。班上小朋友三天两头生日派对,礼物基本都在20到30刀,我心里盘算,估计还不一定够,但没想到娃很认真。从此后,再有小朋友生日派对的请柬来,她就说——“我们不去了吧,

”我的脸立刻抽筋,那不是你的好朋友么?为什么?人家妈妈把请柬给我我都答应人家了啊!好说歹说分析了人情世故,她去超市指着一个五块钱的礼物,一脸认真:“就买这个吧!”我的内心很崩溃,但装得模范妈妈那样问:“你的钱不花,都准备给自己买什么玩具呢?”人家扭捏一笑:“不买,太贵了,我让圣诞老人给我买。”“那你还有200块呢?”“我存起来,

”老大想了想再补充,“你不是说要大学再用么?”老大的财务责任意识就这样树立起来了。后来,队友对她显摆了一下2017年美股的涨幅,然后伸出右手:怎么样,要不要拿压岁钱入股,爸爸帮你炒股票,老大一脸疑惑:那股票不会输钱么?队友一拍桌子:风险和收益是一致的啊!有风险才能赚钱!老大咬咬牙,回了房间,半天,颤颤巍巍递了20块钱出来。

你看,她已经对自己的钱负责了,怕输就少投一点,投资风格可以说非常稳健了,比起让孩子树立“我以后要赚大钱,住别墅开宝马”,我认为,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每个财务决定都是有后果的,自己要为这个后果负责,是更重要的。每当在新闻上看到,什么裸条、几个借贷平台利滚利最后欠了几十万,我都很好奇:这些小孩都不知道“借钱总是要还的”这个基本道理么?说到底,财商教育要把未来、规划和责任几个词种在孩子心里,

金钱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应该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但有些家长说“你只要好好做题读书,其它事情不用操心,”刻意把孩子和生活隔离开来,到了十几岁,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都一无所知。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和理财有观念呢?所以,财商教育的基础,是认识钱,美国小朋友上小学后,专门有个主题是用硬币教数学。

1分、1毛、2毛5、1块,刚开始先教孩子认识基础的货币单位,等到了二三年级,学会了加减法,玩法就丰富了。去超市观察,记录棒棒糖、奥利奥、面包,这些东西分别都是多少钱,我平时就经常带着孩子逛超市、逛市场,让她们看价格标签,替我算总价和找零。当然,现在国内大家都用支付宝微信了,那也可以算算账户余额,学学比价,

每个家庭都在赚钱花钱,努力收支平衡。让孩子参与到自己家庭的理财,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财商教育,慢慢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孩子是小公主、小皇帝,什么物质要求家长都像机器猫一样满足,TA就学不会责任,想不到将来,压岁钱预留一部分自由支配,这件事在我们家成为定例,因为要花一整年,她们就要学会规划:记账、做预算,学会取舍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钱真的花完了,就不能去同学生日聚会,不能在学校筹款时候捐款了,当然,孩子越小,掌控感会越差。可以从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零花钱开始,让孩子学会负起财务责任,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做榜样。家庭有什么重要的未来财务规划,比如要换车子、添置大家电、换房子,要当着孩子面讨论,让孩子见证父母们是怎么做的,很多人担心,过早谈钱,会让孩子变得太现实、只注重物质激励吗?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我家孩子学校有积分制度,当做了好事的时候就会加分,用分值换取奖励。

后来这套制度我们在家里也活学活用:比如5分可以叫爸爸妈妈陪玩10分钟,10分可以看电视20分钟,30分可以买一个15刀以下的小乐高,后来有一天,老二过敏,我在床上给她喝药,喊老大去拿水。老大第一反应是:“我能加1分么?”我愣了一下:“如果不给你加分,你就不帮忙了是么?”她踌躇了一下,还是去了,但事后我认真找她谈了一次。

我告诉她,家庭是个共同体,我们是靠情感联系的,而不是靠法律原则和经济原则,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不适用法律和经济原则。而情感往往是比法律惩罚、经济诱惑有更强大的制约力和动力,爸爸妈妈爱你们,为你们做那么多事,主动往自己肩上放那么多责任,并不是为了让你们以后在经济上同等或更多地回报我们,也不是仅仅为了履行法律责任。

4、如何通过压岁钱培养孩子的财商?

压岁钱是锻炼孩子财商的最好工具,很多家长直接把压岁钱没收,其实是错失一个好的机会,我们总是强调孩子的独立性,更多是关注孩子的生活自理和学习的自主学习力,而忽视了孩子独立管理金钱和运用金钱的能力。孩子的压岁钱就该让孩子自己管理,你可以去银行开个亲子户,或者给孩子一个支付宝账号,支付宝也有亲子户,把钱存入支付宝。

告诉孩子这就是你自己的钱,然后和孩子一起去体验里面的不同理财产品。如放在里面不动等于放在存钱罐,买基金、股票、定投,让他去体会这几种理财方式的区别,也可以把这钱当做孩子创业的资金,让孩子去做点力所能及的小生意,亏盈自负,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明白如何钱生钱,钱的流动原理、复利以及杠杠原理,甚至帮孩子建立小小的管道。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