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的作文题目还有我的梦想,我的理想之类的。一味的写想象作文又有点过于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所以这个时候,老师们往往就会引导学生去想象20年后的自己或者20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学生可以看得到现在的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写他们是有一定根据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
1、谁还记得读小学时写过的一篇作文?《二十年后的我》?
1966年8月,我刚上小学三年级,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新的学期开学了,我和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当我快走到校门前时,远远地望见,非常醒目的几个黑体方块儿大字,贴在校门两侧的砖墙上:打倒反党分子XⅩX。当时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反党分子,内容是什么,只是好奇地看,
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纷纷地走进各自的班级。班主任把我们班的同学都重新调换了座位之后,脸色严肃地对我们说:“本学期没有教材,等一段时间再说,我们每天先读读报纸,”没有几天就放假了,什么时候开学也没说。转眼之间,第二个学期开学了,以学习毛主席语录为主,兼学习地方教材,开展批斗会。每一个学生都得写批判稿:一、批判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二、批判校内走资本主义路当权派,写老师和学校领导都行。我也不会写,也不知道写啥内容,没办法,晚上去大街上抢传单。因为那时候,晚上批斗会很多,在批斗会上都发传单让群众看,我抢了一些回家,还送给同学用。就这样,照着别人批判内容往学校老师和校领导身上套,慢慢地也会写了,我现在还记得,我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批判我校XXX老师的批判稿,后来又写成大字报贴在学校的墙上,当时觉得自己还挺有成就呢。
时光荏苒,已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又成了我批判的对像~人民教师,谁来批判我呢?上个世纪过去了,新的世纪二十年又过了一半,我批判过的老师已经不在了,假如我的老师还在的话,我愿负荆请罪,祈求他们的原谅我的年幼无知!可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真的不希望,我这一代的故事在下一代,甚至更远重演!这种悲哀是自己,也是他人,是现在,也是未来的镜子!辱师,就是拒绝进步;辱师,就是放弃文明;辱师,就是抛弃科学;辱师,就是自我毁灭。
2、为什么小学写作文都会写到《20年后回故乡》?想象20年后的自己、社会是什么样?
个人看来,这个问题是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的,首先从小学生在写作文过程当中的认知水平来考虑,小学生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观察,还达不到非常具体而细致的程度,要求他们去写非常抽象的情感类的记叙文,恐怕很难做到,所以小学一二年级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从想象作文开始写起的,而不能够直接写记叙文,而是一味的写想象作文又有点过于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所以这个时候,老师们往往就会引导学生去想象20年后的自己或者20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学生可以看得到现在的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写他们是有一定根据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
其次,这类作文有利于老师能够直接通过作文去看出来,孩子的价值观取向有没有在朝着一种比较正确的方向去前行,如果可以在作文中发现一些孩子的价值取向不太正常的苗头,可以及时予以纠正,同类的作文题目还有我的梦想,我的理想之类的。最后就要考虑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环境,我们国家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会给自己提出未来多少年内的一个目标,那么在作文实践中进行这样的作文写作,对于孩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题目,比如2035年时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的,从小去培养这种缜密的行文逻辑,对于未来是可以打好很好的基础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