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姚贝娜,如何评价姚贝娜的唱功

如果听多了姚贝娜的人,会非常喜欢姚贝娜的音色。姚贝娜低音质量>张惠妹;张惠妹高音语感>姚贝娜;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演唱也不是高不高、准不准,在这种时代基础上,以声乐性唯声域论评价姚贝娜和张惠妹,的确会得出姚贝娜唱功高于张惠妹的结论,姚贝娜的辨识度,远不如张惠妹。

1、谁还记得姚贝娜?

每天姚吧还有好几千人签到,很多人连续签到了1000多天,很多人每天都会听姚贝的歌,每年的1.16和9.26,武汉石门峰都会有贝壳自发组织的纪念活动,有一张专辑叫不凡,是贝壳们一起制作的怀念姚贝的。每年都会有新的贝壳加入这个大家庭,歌手舞台上,有人唱过也许明天、光、红颜劫,捞仔老师经常会在微博去推荐姚贝的歌曲。

2、如何评价姚贝娜的唱功?

第一次认识姚贝娜不是在《中国好声音》而是在《唱响中国》的一首大合唱中,记得那首歌叫《相亲相爱》,四人合唱,实力都很强,但只有姚贝娜让我记住了,关注青歌赛的好朋友告诉我她的名字叫姚贝娜,是青歌赛历史上唯一一个满分冠军,​​​这么高的实力认可可想而知姚贝娜的唱功是很强悍的。不过之后很少听到她的歌,直到一部《甄嬛传》的播出让我深深记住了姚贝娜这个名字,

无论是哀怨的《红颜劫》还是华丽的《惊鸿舞》亦或是轻扬婉转的《采莲曲》每首歌都能打动人心,歌声细腻,音色亮而不腻。气息把握更是无敌,唱腔很是契合《甄嬛传》的古典气息。《甄嬛传》​之后姚贝娜开始被一部分人熟知,不过真正让她一战成名的还是《中国好声音》,一首《也许明天》惊艳全场,连拔三个高度的高音简直不能再震撼!!第二季实力最强大的学员,很可惜,最后被黑幕了,

姚贝娜决赛选的歌在临录制前两天全被pass掉,节目组强制给了她高难度的《Allbymyself》,在录了一晚上节目,凌晨的时候去唱自己最不擅长的英文歌而且要用席琳迪翁原key,节目组为了淘汰姚贝娜也是费尽心机。​很遗憾,姚贝娜被淘汰了,不过有实力的人总会发光的,第二季学员中只有她红了。接下来演唱了诸多电影电视主题曲,

《画情》(这个是之前的),《冰雪奇缘》主题曲《随他吧》以及《1942》主题曲《生命的河》,张国立听完姚贝娜唱《生命的河》后泪奔了,导演冯小刚也对姚贝娜相当赞许。这首歌大家可以听听,相信没有翻唱可以超越,姚贝娜在《心火》​中唱道:“宁可壮烈的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所有置我于死地的,都激发我胆魄!”“听到的人为我证明了,这世界我来过。

”如今再听这首歌无比心痛,姚贝娜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的死亡,所以她才拼命要在离开之前实现自己的梦想,一首绝唱《鱼》,在生命即将枯竭之时的呐喊,歌声直抵人心。那样的身体状况也能完美演绎高难度歌曲,姚贝娜的实力还需要质疑么?上春晚压轴,冯小刚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她可见对她实力的认可,姚贝娜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实力唱将,可惜她还有很多优秀的方面没能展现给大家就离开了。

3、姚贝娜的唱功到底如何,和张惠妹比呢?

T1,音域、低音质量高于张惠妹,但辨识度、语感、情绪张惠妹完爆姚贝娜。张惠妹理论音域:D3-G5-B5-D6;低音-混音-头声-头声极限,张惠妹质量音域:G3-G5;姚贝娜理论音域:C#3-G5-E6;姚贝娜质量音域:C#3-G5;姚贝娜是典型的学院派流行通俗声乐代表,也是近些年最好的学院派声乐女歌手。

是2008年的青歌赛满分冠军,音的质量,音域的阔度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张惠妹师出张雨生,是典型的民间好嗓子代表,不具备声乐系统,全凭借着个人乐感和后天补课。音乐情绪化,是这类歌手的王牌,姚贝娜和张惠妹的对比,是具有部分不公平性的。1972年出生的张惠妹,接触的声乐知识是八九十年代的,姚贝娜接触的声乐知识是新世纪全新的声乐架构,

八九十年代根本没有系统的声乐培训和大学课程,但是在新世纪之后,艺术性学科艺考发展迅速。这一点时代改变是姚贝娜和张惠妹的主要区别,在这种时代基础上,以声乐性唯声域论评价姚贝娜和张惠妹,的确会得出姚贝娜唱功高于张惠妹的结论。但这种评论明显是有失偏颇的,张惠妹对于演唱的语感、音乐风格、情绪传递能力等方面做的积累都是姚贝娜仰望的存在。

张惠妹在姚贝娜的年纪时,已经卖出了五百万张唱片,成为王菲之后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华语女歌手,这种现象级,并不是姚贝娜靠着单纯的音域和质量所能弥补的。以下简单从音色、音域、腔体三个方面,结合影响三个维度的语感、情绪简单对比以下姚贝娜和张惠妹,1:音色:张惠妹>姚贝娜。流行唱法>学院性通俗唱法;姚贝娜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大多数人记不住她的音色,第一次听觉辨识度几乎为零,

但是如果听多了姚贝娜的人,会非常喜欢姚贝娜的音色。因为她的音色就像是变色龙一样,在质量饱满的基础上万分多变,内容度拉满,但是,姚贝娜没有意识到,流行音乐不需要音色多变,而是需要高度统一的强烈风格辨识度。同样的,谭晶也有这个问题,青歌赛出身的歌手,很有一批人都有这个问题。人们无法只通过演唱音色,去确定这个声音的源头是谁,

这样的歌手,难以在商业性上成名。音色辨识度过弱,这其实并不是姚贝娜一个人的问题,凡是大学学习民歌的女歌手,在后期转入流行通俗唱法之中的女歌手,在音色上几乎不具备丝毫辨识度竞争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很无奈,因为民歌的专业性第一点要求就是对于音色塑造性拉满,喜庆、溢于言表的喜庆,当民歌转入通俗唱法之时,这种过强的塑造能力,反倒会让大部分女歌手找不到自己的本身音色,而更是会忽略增加自身音色表现力的种种技巧。

而且青歌赛的评判标准,并不是音色,而是音准、音的质量、音的强弱对比、声压等等。这就是通俗唱法和流行唱法区别,在学院派眼里,通俗唱法等于流行唱法,但实际上在普通听众眼里,流行唱法代表着悦耳、情绪、好听。通俗唱法代表着毫无特色、陈旧、呆板乃至于迂腐,两人的音色对比强度,已经上升到了华语顶级水准。不存在于本身音色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对于音色的修饰和情绪表达,能否做到增大辨识度,

在这个基础上,去谈论张惠妹和姚贝娜,差距瞬间拉大。张惠妹在音色的表达:部分沙哑打底、多点共鸣给与立体听觉、金属芯渐强于高音情绪化,低音发音点弱化,声带边缘化,口语修饰音极多,破口音有口语随性的口水声。这一点很妙,反其道而行,姚贝娜在音色的表达:金属芯一直在线,没有口语修饰音,气口都很少。发音点、腔体在音域拓展时一直在变,导致音色听觉不具备高度统一性,

有时候,就是这么邪乎。不论是谭晶还是姚贝娜,专业性太强,会的唱法太多,反倒会造成具有广度而不具备深度,不论是美声、民歌还是通俗,三个唱法之间穿梭必定比不上只会一个专心于通俗的几十年钻研。所以,姚贝娜的辨识度,远不如张惠妹,2:音域:姚贝娜低音质量>张惠妹;张惠妹高音语感>姚贝娜;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演唱也不是高不高、准不准。

对于顶级歌手,声乐的要求会从基础质量转变为演唱风格的细节,作为声乐科班出身的姚贝娜,具有着完美的功底。她的低音,真的是一绝,这个从他的理论声乐和质量音域的最低音维度一直就可以得到。不论是声压、共鸣、发音点,姚贝娜都是具有堪称完美的低音质量,注意是质量。至于辨识度,依旧是具有上述的音色问题,非科班女歌手,低音是她们永远无法触及的领域。

因为他们不具备腹腔深度和多点腔体的意识和训练,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张韶涵、张靓颖两姐妹。那叫一个低音稀碎,张韶涵演而优则唱,低音稀碎,不具备可听性。但恰恰大众吃高音一套,半死不活的张韶涵,凭借《阿刁》那一句“你是自由的鸟”最后一个音G5,重回事业巅峰。同样的张靓颖也是如此,不断地提高海豚音上限,但是低音真的是比业余还业余,

一句低音她能唱出五句话的感觉。基本的声压都无法维持,张惠妹的低音质量,相比于张靓颖和张韶涵是较好的,但是也称不上多好听。只能说具有职业歌手水平,但不具备职业优势,但是当音域开始缓慢上升至A4时,姚贝娜的优势就开始下降,张惠妹开始展现出超强的统治力。A4-G5:张惠妹:多点发音,保持最上方金属芯的同时,增大张雨生特色咽音,同时增大声带边缘化在首尾音进行柔化听觉,

具有面罩共鸣。张惠妹的最强能力点,就在于此,在A4-G5的高音区,张惠妹主要利用的技巧是声带压缩和声带边缘化,这其实是两个老生常谈的能力。姚贝娜也拥有,但是张惠妹的偏重点不同,张惠妹能够更具不同的歌曲要求,进行即时的调整,比如:《我最亲爱的》,首尾边缘化弱化听觉,中间强弱的强拍完美金属芯强混。具有求异心理的完美强弱对比,

A4-G5:姚贝娜:追求声压和金属芯密度,依旧是专业性唱法。姚贝娜的高音声压几乎是达到了华语天花板的范畴,同时金属芯的密度,也是令人惊叹的,但是......声压越大,对于内容度的投入必定较少,同时也存在与部分商业性影响,不具备艺术性的强弱对比。就会落入飙高音的范畴之中,实际上,姚贝娜商演飙高音的次数真的是太多了。

在声域商业性上,低音优势远不如高音优势重要,原因无他,因为大众审美和人类听觉系统决定了,女高音才是人类性上最一致的听觉美感来源。所以,低音优势只在于具有部分音乐审美和专业从事人员的口中谈资,并不具备太多的歌曲表达张力。任何领域,想要达到成熟的风格和稳定的不可代替性,都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沉浸和刻苦,张惠妹拥有,姚贝娜可惜还未拥有,

3:腔体。姚贝娜>张惠妹;腔体共鸣是声乐系统上,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能力,也是声乐拓展的主要进步空间,在这个领域,张惠妹是稍弱于姚贝娜的。上下共鸣腔:腹腔、额窦、鼻腔,三个主要腔体,姚贝娜和张惠妹都是超一流水平,不具备太多差异性。两人的主要腔体唱法差别在于胸腔、咽喉、上颌窦、蝶窦四个部分,1:姚贝娜的胸腔VS张惠妹的咽喉;在基础的胸声点缀,甲杓肌参与上,两人都是具有的。

不再细说,姚贝娜说过:流行音乐是真声的乐音。这是典型的通俗学院派论点,通俗唱法的定义就是:以最真实的声音去演唱,强调的是真声质感,在这个过程之中,青歌赛的标准是去假音化的。基本上很少在青歌赛的领域上听到假音,但是近些年略有好转,对于姚贝娜而言,真声的主要质感来源,就在于胸腔共鸣。这里具有部分的民歌基础和美声基础共鸣,这也是姚贝娜演唱之中的声压来源,

恰恰相反,张惠妹对于真声的选择方式,并不是胸腔共鸣,而是在咽喉。张惠妹以声带边缘化 弱混能力,具有非常强的纤弱感,同时以咽音的凝聚感,增加弱混的凝聚力。这一种能力与李健的弱混,大致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质量上张惠妹不如李健,而且张惠妹的弱混是强弱对比之中的点缀存在,不是主要手段。咽音可以给与二重唱的感觉,因为发音点是两点,

好似多了一个0.1的低音大抵。同时沙哑感,也是来自于咽音,姚贝娜胸腔共鸣VS张惠妹:咽音 边缘化;这就看个人审美取向了,以质量出发,姚贝娜稳赢,但是以商业可听性,张惠妹也不差。在CD表现上,经过后期修饰,张惠妹可以吊打姚贝娜,所以总体而言,张惠妹更具有大众审美和内容度。姚贝娜具有专业性审美,2:上颌窦VS蝶窦;姚贝娜的高音,在声压之外就是那强大无比,十分集中的金属芯。

金属芯的存在核心,是在于上颌窦的声波叠加,因为在整个发声体系之中,只有上颌窦是具有硬壁腔体边缘,而硬壁才是让声波具有撞击后的声波叠加能力,如此进行集中共鸣。姚贝娜的金属芯是集中于穿透力,加之胸腔共鸣的广度,是非常完美的展示,张惠妹的上颌窦能力是弱于姚贝娜的,但是张惠妹具有较强的蝶窦立体音能力。因为有咽音的存在,很难分清楚,张惠妹的蝶窦参与度有多少,

这需要张惠妹的清唱音频才能判定蝶窦参与度。但即使有蝶窦的参与,在上颌窦腔体共鸣的能力上,姚贝娜还是强于张惠妹的,因为张惠妹的高音,的确具有太多太多分散点,不具备集中度,综上所述,姚贝娜在声乐专业性上几乎是全面胜过张惠妹的,但是音乐表现力真的不是单纯的专业性就能判定的。张惠妹的商业老练和个人技巧,实在是姚贝娜这个年龄段无法短时间达到的。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