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员的出路在哪,银行工作10年员工说

就拿银行基层员工的工作来举例吧。高层的成绩全部是基层员工通过努力工作换来的,任何员工的努力工作,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结果,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银行柜员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而且是反复地做,有时候还要面对客户的刁难,越来越多的柜员有了转行的冲动,首先,银行员工工作确实很累,你想一下,其实银行就是服务业,这个跟外面的洗脚城、KTV提供服务差不多,只要客户稍微不满意一点,受苦受累的就是银行员工。

1、银行校招大部分岗位招收的是银行柜员,想知道未来的晋升路径是怎么样的?

这个问题,可能各家银行的选人用人方式会有所区别,我结合我自己所在的银行给你一些参考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所在的是一家四川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城市商业银行序列,针对校招入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新员工(部分信息科技岗位除外),安排的第一个岗位基本都是柜员,因为这个岗位即是新人学习银行前台业务的基础岗位,也是新人从学生走向社会,实现“知行合一”的最佳体验岗位。

在这个岗位上,你首先要学会的是怎样与人打交道,为客户服好务,同时培养自己在银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务实严谨、细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品质,柜员岗位上如果表现出色,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四条不同的渠道供你选择。一是继续待在业务前台,通过内部竞聘的方式,获得会计主管甚至网点负责人的岗位,二是通过竞聘,进入银行的管理培训生序列。

岗位不变,但薪酬待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获得的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将远多于同期入行的非管培生同事。三是通过竞聘或单位统一安排,进入分支行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个金专员等业务岗位,从而提升自己多领域的业务能力,最后就是通过竞聘获得总行部门的借调机会,待遇不变,但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有所调整。

借调期间如果确有专长,表现出色,还有正式调入总行相关部门工作的机会,再接下来,你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考专业证书、在职提升学历、获得突出业绩以及赢得银行各类表彰奖励等),把握好竞聘机会,可以进一步获得见习经理、经理、见习高级经理、高级经理(支行部门负责人)、部门助理(支行行长助理)、部门副总(支行副行长)、部门总经理(支行行长)、条线总监(分行行长)直至高管的工作岗位和职级。

2、银行工作10年员工说:基层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基层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特定环境下,针对基层员工心理预期无法实现时成立,是种虚拟感应,通过你的背景资料,这个员工发表了这个“经典语录”后离职了,说明其在现在的单位可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领导的排挤等。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员工自己不努力,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并且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将责任都推给了别人,

上面所说的特定环境,就是指领导心胸狭窄、打击、报复、排挤员工等。对员工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或据为己有,或不积极回应职工努力得到的成果,所以,“基层的努力都是徒劳”只能针对基层员工的心理预期无法实现时成立,是种虚拟感应,也可能只是员工的一句怨言。“基层的努力都是徒劳”在一般环境下,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原因如下:所谓高层,都是靠基层这些员工磊起来的。

没有基层的实实在在的劳动付出,没有基层职工的辛苦工作,创造价值,高层的价值将无法体现,没有价值的高层能称之为高层吗?没有价值的高层就像没有灵魂的孤魂野鬼,就是太阳下的阴影,是虚幻的,不存在的。基层创造的价值磊起了高层的平台,怎么能说基成的努力是徒劳的呢?高层这个台面是靠基层扛起的,高层的成绩全部是基层员工通过努力工作换来的,任何员工的努力工作,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结果,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就拿银行基层员工的工作来举例吧,柜台员工拉来的一笔存款,对银行来说就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利润。而高层他只是动嘴动脑进行管理,他并没有实际去操作,所以高层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是基层的努力,还能称之为徒劳吗?一份努力必然有一份收获。只要你努力了,动手动脑了,出汗出力了,一定会创造价值的,只是有些价值可能暂时没有体现出来,不过它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体现出来,或者以其他形式体现出来,

比如你努力去学习了驾驶,但是第一次考试你没有考过,那么你可能觉得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其实不是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更了解了汽车,一定更能操控汽车,这些就是你的收获,就有价值。你的前期学习并没徒劳,综上所述,“基层的努力都是徒劳”一说,要看在什么环境下,相对于什么人。在员工没有得到公平对待环境下,相对于基层员工的心理预期可能有“徒劳”的感觉,但真正的努力是绝对不会徒劳的,

3、为什么银行员工天天抱怨工作累,辞职的却很少?

感谢诚邀,我是一名银行行长,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银行员工工作确实很累,你想一下,其实银行就是服务业,这个跟外面的洗脚城、KTV提供服务差不多,只要客户稍微不满意一点,受苦受累的就是银行员工,而且现在竞争也大,银行给的任务压力大,主要是存款任务,你看看,现在谁愿意把钱存到活期账上?作为服务业的银行员工,天天会工作很累,不只是体力上的,更多的是心累,所以在朋友圈天天抱怨也是发泄。

那为什么辞职的却很少呢?因为他们也知道,在银行工作了这么多年,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一技之长,就算是离职了,也只能干同样的事情,就好比说,一个洗脚城的小妹,不想干了,她想辞职,辞职之后,她还能干啥呢?无非就是换个洗脚城继续干同样的事情。所以对银行员工来说,也是同样的,辞职以后,根本找不到出路,如果有,早就辞职了,

或许你说了,干脆辞职了,先去学点东西,然后换个行业?这个说起来轻松,都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了,怎么说也要养活自己吧!如果没有银行这份工资,很多员工根本活不下去,况且还拖家带口的。你说这样的机会成本会有多大呢?以上!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邓行长,(ID:Dhangzhang),

4、银行工作,什么岗位最好?

我在银行工作多年,下面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以我个人经历来看,我在银行工作多年,历经多个柜员、客户经理,机关管理人员,副行长,算过来人,如果不考虑职级,而且考虑未来的发展,核心业务部门比较好。核心业务部首选公司部和个人金融部,其次是资产管理部,投行部、同业部、国际业务部等,这些部门出来的人才最受领导重视,银行高管多有丰富业务经验,

公司部、投行部属于比较厉害的业务部门,有机会可以多争取。其实,银行部门几十个,每个条线都能出人才,近年来,发现办公室主任,领导文秘升值也比较快,虽然有人靠关系、靠背景,但即便是这类人,也要能力过人,能力是驾驭岗位的前提,多数人还是完全靠自己步步高升~脚踏实地、目标明确、不急不躁,想要的终会得到~以上!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邓行长,(ID:Dhangzhang)。

5、银行柜员的出路在哪?

银行柜员的出路在哪儿?银行柜员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而且是反复地做,有时候还要面对客户的刁难,越来越多的柜员有了转行的冲动,对于有志向在金融业长期发展的人来说,肯定不只满足于柜员岗位,转行做理财经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也有帮助,为今后成长为理财师添砖加瓦。转行做理财经理,持有AFP证书甚至CFP证书就尤为重要,

6、在银行上班的你坚持了几年?

作为一个银行工作者,我在银行几干了一辈子,有过新鲜、兴奋,也有过失落、徘徊与迷茫,更有过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无奈,好在现在快要到达了职业的终点,我想退体之后可能就会轻松很多,而且自己更有事情可做。我是1986年7月参加银行工作的,当时被分配在某县农业银行一个乡镇营业所工作,工作坐出纳岗位,之后当过主管会计,然后是信贷员,先后在该县乡镇营业所的几个地方乡镇营业网点调动过工作,最后因为工作业绩及写作能力突出被调入县支行办公室、信贷经营部工作过,然后又被提拔到乡镇营业所当主任,在当时年轻人中算是很有成就感了,

1992年1月我所在的县成立人民银行,我想改变环境,觉得老呆在农业银行、尤其是呆在乡镇工作,不是我想要的,我于是抓住机会主动找当时县人民银行的筹备组长要求调入人民银行工作,凭借自己在报刊发表的文章,说动了筹备组长,同意我调入人民银行工作。进入县人民银行工作之后,我觉得这条路还是走对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和调研特长,在人民银行县支行仅仅工作1年多时间,1994年即被借调到当时的市人民银行中心调查统计信息科工作,1995年正式调入中心支行办公室工作;还是凭借自己独特的、而突出的调研信息与写作能力,1996年下半年即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

期间多次获得过奖励。2003年人民银行分家,我被分到了金融监管部门工作,然后一直到现在,在这里工作很不顺意,不仅身体出了问题,做了两次大手术,也曾经几次想调到其他系统工作,都因自己的决心不坚决而没有走成,没有办法,还是操起自己的老本行,躬耕于财经评论与作用,不断在财经界释放自己的名气与影响力,2014年被借调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因北京空气原因主动要求回原地工作。

现在回想这几十年,有所得有所失,也有所思索更有所感悟,做一行就必须爱一行,然后终其努力,不断坚持,就会有所成就,实现人生的梦想,我已做到了自己对人生的无怨无悔,我现在的收获还是很人自己满意的:被聘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华中科技新闻与传播学院业界专业导师、重庆商报专家顾问团成员等头衔,已步入中国财经界写作圈,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