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离开了钱办不成事的社会,人应该功利一些,圆滑一些,但是自己把握好度就可以,你不功利,不圆滑,你就有可能被你周围的人看成是异类,在生活中你的朋友圈渐渐会变小,因为别人认为你办事不圆滑,太死板,有时候会让别人觉得你能力不足,在生活中你只要适当的掌握好尺寸标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做丧失仁义道德的事情,功利一点,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益的事情。
1、现在有几个人是不为功利读书的?
读书为功利有错吗?!没错。用犯罪心理学的话来说,我们干什么事都得有动机,如此读书要不为功利,那为啥?为名为利不是很正常吗。也许你想说你只为了修身养性,但修身养性不也是于你有利的事情吗?那不也是功利吗?!从生物的本性来说,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像是无私的行为背后,其深层次的动机也是自私的,比如慈善捐助看起来是无私的,但捐助行为还是得让捐助者本身心情愉快,要不也得有其他的好处,所以其深层次的动机仍是自私的,
2、人该不该功利?
3、初一语文课文基本不讲,无笔记从不预习,每天刷古文阅读背作文孩子比较反感,该怎么办?
你可以反感某个老师,但是你不能反感某个学科,无论老师怎么教,知识是自己的。这个老师够新潮,但是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这样可能会出教学事故的,这么做,学校估计很快会干预的。为今之计,只能让自己稍微调整一下适应老师,老师不预习,你自己预习;老师不讲课文,你找出不同的问他;老师让背作文,你就问他每篇作文的好处在哪里,对我们写作在哪方面有什么启示?语文是大课,每周很多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意识上和老师对抗,把时间浪费了。
学习是殊途同归的事,学语文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培养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使按照这个不靠谱的老师的思路,你也在接近这个终极目的,如果无力反抗,就在这个老师构建的框架上,学出花儿来,学习是自己的事,千万不要因为反感语文老师,进而讨厌语文这个科目,那样害的是自己,很多学生都在犯这种错误,不可意气用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