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利用网络、手机接触的信息多,正面的、负面的都在影响着学生;农村大部分家长又外出务工,孩子缺乏管教,不良的行为习惯较多;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近年来,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纠纷不断。2.如果屡教不改,问题比较严重,需要惩罚,最好是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孩子一起讨论惩罚方案,让大家都知道犯错误的代价,也让孩子和家长能够接受惩罚方法。
1、学生不做作业,该不该罚?
个人觉得孩子的适当惩罚还是必须的,但是需要掌握个度,可这个是非常难的,毕竟是不能体罚学生,如果是在家庭里,学生的作业特别多的情况下,家长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这时孩子的压力也比较大的,当他实在无法完成作业时,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询问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有些作业是他能力范围实在无法完成的这时我们家长就要配合学校帮孩子补缺补漏,让他掌握空缺的知识,提高他的自信心作业很多的情况下可以时行劳逸结合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我们家长千万不能着急,打骂孩子,找原因解决它,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喜欢上学习的。
2、孩子在校犯了错,老师该不该惩罚,家长如何看待?
从教育理论来说,孩子有错,适当的惩罚是应该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也让孩子要勇于担当,担当错误和责任,从错误中成长,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的老师是不敢随便惩罚孩子的,怕担责任,一不小心,职业不保。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呢?1.当孩子有错误时,如果问题不是很大,简单的说教,不要伤害孩子,只要能让孩子意识到错了就够了,要对孩子宽容,
2.如果屡教不改,问题比较严重,需要惩罚,最好是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孩子一起讨论惩罚方案,让大家都知道犯错误的代价,也让孩子和家长能够接受惩罚方法。千万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伤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3.如果家长不闻不问,你又没有办法,只能交给学校去处理。不管是你的错,首先要尽自己的职,原则是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践踏孩子的人格,这是底线,要知道孩子只是犯了错,而不是违了法。
3、学校老师该不该因为孩子考不好而体罚学生?
关于体罚学生的事情我的看法是,不要轻易体罚学生,老师应该细致的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什么?应当主动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老师应当关心孩子,这样孩子的智力就会发挥出来,体罚学生,我觉得这种说法过时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很金贵的,谁家养了孩子都不容易,可以进行教育启发,找家长谈心让家长写作帮助孩子,体罚学生是最没有道理的,是最笨的一种教育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体罚学生,停止吧!,
4、学生不听话,该不该用适当体罚的方式来教育,以建立老师的威信?
我赞成对经常犯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施以适当的惩戒。现在学生利用网络、手机接触的信息多,正面的、负面的都在影响着学生;农村大部分家长又外出务工,孩子缺乏管教,不良的行为习惯较多;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近年来,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纠纷不断,所以教师哀叹,现在的学生难教。这样下去能行吗?学生犯了错且屡教不改,老师又无能为力,时间长了,何谈教育的振兴?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还赋予教师的惩戒权,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根据目前的学情,赋予老师的惩戒权,并明确惩戒工具的标准、惩戒学生的部位及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可以实施惩戒,
5、学生犯错应该被体罚吗?
古语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的背后发生了什么?拜师学艺,师父搬出师祖的规矩,弟子若违背了,便会遭到处罚,电影、小说里常常看到被师父惩罚的弟子,担水、劈柴、翻地,或者面壁思过。罚是手段,思悟悔过、修行得道才是根本,少林寺和尚被罚挑水,君不见,和尚手提两桶水,双臂作担;那种体罚,也就是为练好一身功夫。和爷爷辈们在一起闲聊,能听到许多严于授业解惑的故事,
当然少不了惩戒。他们说,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年少时学习不努力,被罚“三缸水”研墨写字,他们谈起那个时代的童年,话题里就少不了老私塾先生的戒尺,和被先生打的通红的小手此去经年,故事久远,听说的故事也只是口口相传。我作为70后的一代,也记得被老师惩罚的故事,教鞭的威慑力很多人还会记得。作业没完成,老师批评或者罚站,或者罚写十遍,甚至更多;扰乱课堂秩序,被罚打扰卫生一周;上课迟到,老师罚跑操场三圈当然,老师的处罚是根据学生犯错情节来实施,
轻者的惩罚,包括批评、罚站、罚写、罚读书等。屡次不改,那面临着的一定是体罚了,那种体罚,其实也只是体育运动的内容,像跑步、蹲起、俯卧撑等等。被罚的孩子,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人都长了记性,犯下的错,几乎不敢再犯,因而,原则上说,教育需要学生遵守学校的行为准则;有错必纠,当有惩戒。人类社会趋向文明发展,教育理念趋向人性的温情;教育工程需要家校共育,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孩子穿上了护身甲。老师只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敢踏进“红线”,所以,从法律角度说老师不能体罚,对孩子的教育只能在批评、引导上多下功夫,在和家长沟通上协调合作,孩子的父母作为法定的监护人,承担着管教的责任,如果失职,惯出了“难管的孩子”,将来也只能让社会去管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