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繁荣时代的短暂风华中国文学确实有过风华正茂的岁月,也曾经取得过特别傲人的辉煌成果。百年孤独描写的就是拉丁美洲200多年的民族殖民是人民和社会在苦苦的追求,苦苦的求索,艰辛的生活,探索自己的道路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中国文学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能不令人感慨唏嘘,好端端的蒸蒸日上间,却出现了下世的光景。
1、中国的文学在退步吗?
不是文学在退步,而是人在进步,说神童厉害是其它小孩没学,一旦学起来,神童也不灵光了。网络太发展快了,人人是文学家小说家大诗人大文豪,作家写当今什么新闻上头条上报纸上全看到,不懂的百度一查明白了。个个口若悬河洋洋千言文章出口成章,九年义务的普及都会写日记,散文,论文,小说,文章,再经过几十年生活各方面经验丰富,阅历广,走南闯北耳闻目染,文学影视眼前晃过几十年了,雷同的太多。
套路也太多,这几天追王志文好多剧,今天看(天道)生气了,开始还云里雾套三国见大混混铺戏,烘托出有文化人的高度,发烧友聊天促成了生产音响公司,从起步都与现实脱轨,套了(水浒)女刑警狂爱又丑又老的男人社会混子,原来是富婆利用各类社会背景,委托代理投资生产营销成功了的戏。还套了(西游记)搭班组建团队,让我明白了穷人难出贵子道理。
2、中国的文学是否落后于科技及社会的发展?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文学作品落后于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我们都知道加西亚马克斯的百年孤独,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描写了拉丁美洲人民苦难的生活和不懈的追求,这一伟大的作品落后于轰轰烈烈的拉丁美洲人民追求独立国家解放的运动。这本书出版于1967年,而1967年已经是拉丁美洲人民轰轰烈烈的追求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最高潮之后了,
百年孤独描写的就是拉丁美洲200多年的民族殖民是人民和社会在苦苦的追求,苦苦的求索,艰辛的生活,探索自己的道路的一部伟大的作品。我说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要早于精神文明产品的生产,因为精神文明是反映现实的,物质文明社会真实状况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真实的写照。所以文学作品总是要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如果说超前,那就是一些科幻小说,玄幻小说和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作品。
3、有人说,中国的文学已经死了,这是真的吗?
死倒未必,奄奄一息却是真的,中国文学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能不令人感慨唏嘘,好端端的蒸蒸日上间,却出现了下世的光景。死与不死之间,其实早已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先兆:后繁荣时代的短暂风华中国文学确实有过风华正茂的岁月,也曾经取得过特别傲人的辉煌成果,时光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风华就走到了烈火烹油的尽头,一方面是改革开放蒸蒸日上,一方面是文学事业江河日下。
嘶嘶雪尽之时,中国文学也就陷入了潦倒与挣扎的窘境,原本四平八稳、仪态万方的纯文学,一下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就暴露在了尘埃闹市,跌落到家道中途没落的地步。这个过程来得太猛,还没来得及适应,就迅速转换了角色和心情,被迫在繁荣和萧条之间游移挣扎,快餐文学的致命一击与纯文学悬然殊途的快餐文学,就在纯文学行将落幕的刹那间,给了纯文学致命一击。
改开以后的生活,融入了世界速度,运行在了效率至上的经济平台上,而这种快速猛烈的冲击速度,顷刻之间就将安步当车的纯文学一下子冲击得七零八落,连那个曾经养育尊宠与华贵的老窝都被一遭端了。人们也不再乐于从那些厚重的大部头里面寻求精神慰藉,而改成了步行之间的埋头低吸,快餐营养也就荡涤了纯文学的最后一块阵地,使得纯文学名存实亡,
自身存在的致命残陋纯文学之所以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大环境,还是由于自身久在深闺的原因。虽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纯文学的品牌效应却在这个时代被直接无视,盖是文学创作与当下的热火朝天有些貌合神离,甚至格格不入。高雅的纯文学看不上奴颜婢膝的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既得利益却耻于纯文学的相伴为伍,这就造成了文学和利益之间的天然违和,两者各不相容,势同水火,就产生了无法避免的价值悖离和精神脱节,直接导致两者之间各自鄙夷,老死不相往来,
文学作者成了趋之若鹜的弄潮儿,后备的成长力量青黄不接纯文学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谷,纯文学的作者就感到了前途无着。呕心沥血炮制出来的厚重文本,却凄凄惨惨败给了鸡汤文、快餐文,这心里落差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弥平的,纷纷哀告时不我与,其奈创作何?眼见纯文学黯淡无光,既得利益金光闪闪,搞创作的食不果腹,攒经济的日进斗金,搁谁都难以平衡,下海经商也就成了造富的唯一选择,
敢于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得到了实惠,更让创作者人心不古,就扭转身形开始和快餐便捷迅即接轨。而文学创作,就腾出了一大块儿空地,成了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带,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创作者的执着心发生了偏离,哀莫大于心死,对纯文学不抱任何希望了,也就宣告了心目中的文学创作寿终正寝。这么说也不能否认那些一直坚持在创作一线的固守者,但蚍蜉撼树,大势所趋,仅剩的一点力量也就难以撼动泰山压顶的威势,灰溜溜的败下阵来也就自然而然,
没有了创作的激情,失却了创作的土壤,内心躁动而失据,表现浮浪而盲从,再要重回那个创作盛世,已然了无可期,自然就日暮途穷,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垂死边缘。我个人倒是坚持认为:文学的土壤并没有全部失守,文学的良心依然还在抵抗,只要人心不死,希望就不会破灭,只要心中有图腾,梦想就会照进现实,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身能擘两雕弧,一剑能当百万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