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该如何写好语文作文,怎么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从近两年的中高考的考场作文的改革指导方向来看,中小学生如何写好语文作文,在素材积累和思想意识提高以及情感的感悟能力又有了新的动向,现分析如下。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先”,作文素材的积累、思想意识的提高及情感的丰富细腻都是为了提高写作的立意水平,而立意又决定了作文的选材。

1、中小学生该如何写好语文作文?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先”,作文素材的积累、思想意识的提高及情感的丰富细腻都是为了提高写作的立意水平,而立意又决定了作文的选材。“立意”和“选材”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从近两年的中高考的考场作文的改革指导方向来看,中小学生如何写好语文作文,在素材积累和思想意识提高以及情感的感悟能力又有了新的动向,现分析如下:一、掌握中小学生作文题材范围,做到有意识的去积累写作素材。

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来看,作文命题方向更加强调中小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活,思考人生,更注重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觉醒,例如:山东各地中考作文《醒来》《做一次最好的自己》《这才是青春》;浙江各地中考作文《我本来可以---》《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四川各地中考作文《期待的眼神》《让岁月多了一份---》《我不该这样》以及广东各地的《我的动力源》《原来---》;沈阳的《为---着色》《家和国》等——从题目来看,一部分突出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分注重对生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和思考,还有少量的注重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思考。

二、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更加注重对生活的审视,更加注重对自我与父母、同学、老师等人的交流与冲突的思考,不断提高对自我和社会关系的认知,方法一、变无意识阅读为有意识阅读。无意识阅读纯粹为了兴趣和消遣而读,大多走马观花,看完不去联想和思考,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思想自我提升的途径,有意识阅读的方法是坚持写读后感,哪怕只是几句看了某些书,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评价也是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实现思想内化的过程。

长期坚持下来,效果显著,方法二,变无视生活为有视生活。中小学生一写作文,很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有的同学一件自已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也想不起来,而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是缺乏对生活的凝视和思考,有视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小到一句话大到一件事,除了关注思考以外还要多和父母、老师等比自己成熟的人交流,只有和成熟的人进行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趋于成熟,情感趋于细腻。

并以每天记日记的方式记录思考生活,三、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要写一篇好作文,有了思想意识的觉醒和情感的感悟能力,也就有了文章“立意”和“选材”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技巧,才能使文章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最终实现考试作文达到一类文。1、谋篇布局上的技巧首尾照应法:首尾照应指开头和结尾在点题、扣题的基础上,内容相似或相呼应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中小学生写作最常见最好掌握、效果最好的一种写作手法,

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在内容安排上有“前因后果法”“前叙后议,深化主题法”“情景呼应,情景交融法”“一唱三叹,反复抒情法”等。如图所示:在我之前的法问答里对首尾照应的技巧有详细介绍,需要的可以前去翻看,倒叙设悬法:倒叙法,是指把事情的结果或事件最精彩的一部分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写,起到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抑扬法:抑扬法,包括“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是使文章情节跌宕,俯仰生姿的最好的一种写作手法,总分法:总分法,即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即是此段的中心句,或者文章开篇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句。此法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图所示:2、遣词造句上的技巧:一篇好作文,语言永远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思想情感的细腻深刻程度最终取决于语言上的表达,所以遣词造句尤其重要。

2、怎么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写作看上去难,其实教学得法,训练有素的话,最多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有:一、仿写法仿写法,大家并不陌生,但却不知道仿写仿什么,必须在阅读名作名篇或者是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理解名作名篇和满分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哪些技巧可以借鉴并运用到写作中来。

仿写一要学习写作的技艺,例如,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文中起承转合的过渡等,二要学习好词好句,提高谴词造句的意识,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描述,要学习名作名篇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三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立意,并怎样突出文章中心的,常见立意法如下:文章开头结尾的技巧,不下几十种,但最应该学会的是首尾照应法,倒叙法、抒情式开关,引用式开头、设问式开头、升华式结尾,引申式结尾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理解起来不难,但运用起来却不易,要结合名作名篇或满分作文来感悟并仿写运用。

文章首尾照应法:文中的起承转合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最重要的技法,涉及选入文章的所有素材的安排,谁先谁后,谁详谁略,哪里该描写、哪里该抒情,哪里该伏笔,哪里该照应,哪里该放哪里该收,这些都靠文中的起承转合来巧妙安排剪裁出来,要边读边感悟,并在写作训练中运用进去,例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法:文中黑字部分都是特写式详写,一详一略文章更有层次感,不再是平铺直叙。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先”,一篇深远独到的立意,且能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突出中心的文章一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可以瞬间俘获人心,例如很好高考满分作文就胜在立意深远。例如,多角度联想立意法训练:另外,仿写不是抄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思考后的再加工再创造,类似于旧瓶装新酒,而就现下很多小学生写作文,老师先让积累好词好句而做的抄写背诵工作,我认为实用性并不大,我们学习谴词造句的能力,在于再加工创造、在于激发和表达,而不在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谴词造句离开自己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内化为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是无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谴词造句的方法:一学会运用修辞,二学会运用描写,三学会结合自己的情感,例如:二、大量阅读法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间接体验生活,提升学生的阅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感悟能力。

但是阅读要读什么样的书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阅读到什么程度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或者怎样把阅读向写作能力快速转化?本人有自己的一套教法,现分享一二:阅读要想转化为写作能力,其一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基一要看读书的数量。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而这个“量”决不是少量,而是“大量”,

很多家长反应:“我的孩子课下也喜欢读书,但作文还是不会写,怎么办?”,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为读得书远离生活,不适合提高写作能力,二来读的书还没达到一定的量。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这些作品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易产生共鸣,而且有较高的趣味性,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只有产生共鸣的作品才能使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真正得到启发和升华,另外,一年看上三五本书,或者一两本满分作文,就以为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那简直是意想天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年至少要读上二十本书左右的量,而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阅读一定是享受,读得越多越享受,而见缝插针,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所读的书的数量一定远超过此数量。

而那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去阅读的孩子,估计很难实现大量阅读的目标,三、大量练笔法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离不开大量练笔,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也是大量练笔,特别是作文入门期的孩子,不要打击他,只要是认真创作出来的文字都要鼓励,培养并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先从谴词造句开始,再到片断细节描写的训练、最后再到整篇文章的组材立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