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评判标准是不能统一的,优秀还是一般或者很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尺度。北大清华的学生的“厉害”,不只是概念上的,而是切切实实的,从小就有上进心;自已的付出的努力;聪明好学加天赋(即是读书的料子)加家庭背景、老师的课堂和课外指导等原因促成的。
1、为什么浙大复旦等一些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后面的职业发展其实并不一定比清华北大的差?
浙大复旦本身与清华北大的差距就不是很大同属985的第一梯队,c9。清华北大现在高考时也要到处挖状元,不然状元就被其他高校挖走了,早已经不是那种状元必上清北的时代了,清华北大也有自身的弱项,尽管两所高校已经属于综合院校,但说起清华就是理工强,北大文科强,而浙大复旦则是更综合的院校,也有自己的优势。每个高校都有地域性,就像清华北大北京生源的比例更高,浙江大学则是浙江生源的比例最大,
每个地域的生源质量是有差异的,从传统而言,南方就比北方考试更厉害,所以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会限制南北的比例。江浙沪教育与市场经济更紧密,学生读书时期浸染的商业氛围也很浓,清北则是政治中心,尤其是北大,一直被视为领头羊。所以,互联网时代南方的商业领袖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而且在很多时候把商业领袖放在政治家的前面,
2、那些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在高中是什么样子的?
我认为那些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无论小学至初中及最后三年攻关的高中的期间,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从小就有上进心;自已的付出的努力;聪明好学加天赋(即是读书的料子)加家庭背景、老师的课堂和课外指导等原因促成的。但其动力还是靠自己勤学苦练而成功进入清华北大的,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沒有孜放不倦、悬梁刺股的毅力是不会如愿以偿进入高等学府的。
就我们县高中每年都有三五十个考入北大清华大学的,这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多数从小学起一直到初高中,都是顶尖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一般都是家庭注重于孩子读书至上有关,尤其在高中期间,其家长愿意腾出时间赔读,租下房子,为孩子操劳事务,教育和鼓励孩子奋发学习。这些孩子有了自律、自信加上家庭教育良好,由于这些因素,一般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娇子,离不开自身、家庭、学校的努力而获得人生的成功。
3、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大一一次过四六级的吗?
基本上大部分985、211高校都会在大一上考四级,大一下考六级,不过清华大学是不太重视四六级的,至于为什么我后面会说。大部分中国孩子大一考四六级最合理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大一考英语四六级是最合理的,因为中国孩子大部分英语最好的时间段是大一,也就就是刚刚刚考结束的那段时间,基本上能上985、211的孩子,只要不偏科,理论上高考结束以后去考四六级是完全没问题的,大部分好的学校都会允许学生大一考四六级。
不过学校有学校的考虑啊,有的学校怕通过率低,就不允许学生大一去考试,这样偏科的孩子就能通过一年的英语学习把英语赶上来,同时很多学校怕很多孩子大一就把英语考过了,孩子就不认真学习了,于是也不让大一的学生考四六级。清华为什么不重视四六级?清华作为我国两座最高学府之一,是不太重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全国四六级均分中,清华505分排名第十五,远远低于北大的568分,以及外交学院的579分,下面我说的两个原因占了主要,
清华不重视四六级的原因之一,就是清华有个独树一帜的英语水平测试,这个英语水平测试仿照托福很多,比四六级综合程度更高,整体难度也会相对更高。早些年有个水平考试不过不能毕业、不能拿学位的说法,四六级却没有,因此英语水平测试的重要程度就超过了四六级了,清华本科生历年出国留学的比例超过了30%,2018届保研比例达到了52%,两项数据雄踞国内榜首。
出国的有托福有雅思,保研的有水平测试,四六级所处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残忍现实:为什么你要努力考个好大学我举个例子哈,你学计算机的来我这里面试,然后是斯坦福计算机系毕业的,你认为我还需要面试你吗?直接跟你谈待遇了,这就是残忍的现实,你的母校能帮你背书。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大家还会怀疑你的英语不行吗?除了极少数通过保送的奥赛生或者特长生这类偏门天才之外,能上清华英语就肯定不会太差,不然假设750分制度、你英语只考60分其他科目即使门门满分都不一定能上清华,
4、有人说有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的高考作文写得一般,对此你怎么看?
我们来看一下2018年安徽高考北大清华的投档情况:(见“剑客谈教育”制作下图)文史类清北在皖招生最低分都在664以上,假设数学135,英语145,文综260,语文都要考到124。作文低于50分很难考到124,理工类清北在皖招生最低分都在690以上,假设数学145,英语145,理综280,语文至少也在121分以上,作文同样也要考到48分左右。
考上清北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各方面素质都突出,综合起来形成1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