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读书有什么用,但是我提不起兴趣

先说为什么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意义。但读书的意义很多,比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们还可以用三个比喻来谈谈读书的意义,这是功利的问题,似乎要有赤裸裸的回报才肯读书,因为人的天性犹如自然界野生的花草,读书就好像修剪花草,“读书明理”以后,“智慧”和“智识”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1、我知道读书有什么用,但是我提不起兴趣?

先说为什么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意义。读书有什么用?当然,这是功利的问题,似乎要有赤裸裸的回报才肯读书,对于功利的问题,其实也有功利的回应。民间白话原句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民间的白话说法,并非原文。

原文: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翻译: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此文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读书的好处: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增加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提升理解力、开拓智力发展、培养表达能力、激发交际能力、减轻压力。

读书当然有用,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要啥有啥,这是功利的回答,其实,读书真不见得有用,或者说读书未必能马上变现。但读书的意义很多,比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们还可以用三个比喻来谈谈读书的意义,第一个,读书就像存钱。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就像赚到了几枚铜钱,然后揣兜里,时间长了你就忘了你有这个钱,但是其实它一直在,在将来某一天想用的时候,也还能找出来,

第二个,读书就像长身体。你吃了很多饭,但是可能忘了吃过什么饭,但是我们都可以确定,吃饭所吸收的那些营养都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了你的血液和骨骼,第三个,读书就像美容。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所以三毛女士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们见的人多了,也会感觉有的人像书,百读不厌,魅力无穷;有的人像纸,一眼看透,俗不可耐。所以,读书的根本意义其实不在于经世致用,而是明心见性,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是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给你一套思维体系,可以给你一副国际视野,可以给你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生活。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读书明理”以后,“智慧”和“智识”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人愉悦,在于装饰和增长才能。

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可以令人心情舒畅;当你在高谈阔论时,学识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当你在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学识可以显示出个人的才能,学识可以完善人的天性,而经验又可以完善学识。因为人的天性犹如自然界野生的花草,读书就好像修剪花草,而学识本身,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如果不受到经验的约束,则难免会沦为空谈,贫乏无物。

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写作则使人严谨,因此,一个不常做笔记的人,就必须拥有超强的记忆力;一个不常与人交谈的人,就必须具备睿智的天分;一个不常读书的人又想冒充博学多识,就必须有几分小聪明,以掩饰他的无知。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使人能言善辩。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