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仓央嘉措开始自暴自弃。由于知道康熙也对仓央嘉措颇为反感,拉藏汗上报仓央嘉措是假僧侣,沉溺于酒色,要求废除,仓央嘉措天性较为疏懒,喜欢自由享乐的生活,桑结对此颇为恼怒,曾经当面大骂过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儿时做牧童。
1、如何看待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一个灵魂净灵,伴佛而生,为爱而活,与诗拥眠的人,一个在梵音的海洋里吟唱爱情的可怜人。嘉措的可悲之处在于,他的身体不是自己的,灵魂也被掰扯成了几瓣,一瓣给佛,一瓣给爱情,还有一瓣他只能无奈地留给了自己的诗,嘉措诗清幽空灵,不染尘,自带佛光。虽吟世俗情爱,却处处散发着一股禅韵,这与他骨子里的佛缘是分不开的,或许他前世就是佛家之人,只是转世来到这人间,偏又误拈了一把青丝,
正如自己诗中所言,入布达拉宫嘉措成了雪域最大的王,之前他所处的环境并不禁忌男女之情,他也有心爱的姑娘,而且他的天性也是灵隽且多情善感的。境遇的无奈,爱的求而不得,常使他处于一种焦虑煎熬的痛苦之中,最后,所有积怨化作坊间男女的欢笑,最后如烟散去,却在佛灯下凝结出一句句惊诧世人的诗句。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竟痴迷了这世间无数的男女,
少年的爱情永远不够用一杯酒足以了却一件心事为午后预设的独木桥在天亮前就被一个女子梦断了渐悟也好顿悟也罢谁能说清从刀刃上失踪了多少情人布达拉宫的日子是嘉措一生中最黑暗的,所幸他还有诗,他的诗是光明的,因为里面有他对爱的期盼,当然也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哀叹,但与黑暗中的嘉措来说却是无限光明的。
2、为什么仓央嘉措作为一个僧侣会写这样多的情诗?
仓央嘉措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儿时做牧童,那时候他家族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很自由,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可以放飞自我,喜欢自己所爱。但是因缘聚会之下他成为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世达赖”喇嘛,坐进了布达拉宫成为了西藏最高的王,却也失去了一切自由,成为他人掌握权利的傀儡,又被黄教种种戒律所困,从此便抑郁寡欢。
于是他写下了诸多诗词,在诗的世界里他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一》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走在拉萨街头,我是最浪漫的情郎,《二》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三》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3、你喜欢仓央嘉措吗?
政治上,他是班禅制度的傀儡,宗教上,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文化上,他是浪漫多情的诗人,他是佛教的信徒,应该放下红尘,心无杂念。但他又写出了美丽的爱情,他的诗句让现在多少人痴迷,早读晚品,但他的命运又是悲哀的,最后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提到仓央嘉措,人们很容易想到的还有纳兰性德,他们两都活在了现在文人心中。
有着相似的经历,富贵人,却是怅客心,他们的诗词,都美的让人痴迷。仓央嘉措,是清六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被废,康熙四十五年的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传奇的,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总之,他的一生似乎都充满矛盾。
他的留作《仓央嘉措情歌》,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青年男女,下面是我比较喜欢的他的一些句子: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4、余秀华,仓央嘉措,谁的诗写的好?他俩都擅长写情诗?哪首最好?
这两个虽然都是诗人,可没法比,仓央嘉措的诗歌是天上白云,余的诗歌是乡村烟火。仓央嘉措的诗歌充满神秘的美感,而余的诗歌只是人间琐事,两者都写爱情,但对于爱情的境界也截然不同,仓央嘉措的对爱情的美好有追求,也向往,爱情更加纯洁,是精神层面的爱情,不可亵渎。余的爱情诗,更多的是肉体的需求,充满渴望而不得的无奈,
因此,两者的爱情,诗歌,都无法相提并论。两个人的经历也完全不一样,这也决定了写作风格的不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诗。余秀华诗歌只属于当下,符合在当下审美和喜好,再者通过自身身体问题包装等,若她是健全的诗人,或许关注度会大大降低,而仓央嘉措的是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影响是永久的,影响是深刻。仓央嘉措的独特魅力,过去没有人可以取代,现在没有人可以取代,我想未来也是,
5、仓央嘉措他到底去了哪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仓央嘉措其实就是被毒死的,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运气不佳。仓央嘉措被认定为活佛的时候,权力实际控制在桑结嘉措手中,桑结嘉措是当时的“第巴”,汉人叫做藏王,就是为藏地区实际的最高官员,掌握实权。在第五世达赖去世以后,桑结为了保持权力,隐瞒了达赖的死讯,私下找到了仓央嘉措作为第六代活佛,
而康熙是在多年后才知道达赖已经死了,非常愤怒,但也只能默认仓央嘉措为活佛的事实。仓央嘉措2岁被认定为活佛,其实就是桑结的傀儡,他的一切都被桑结控制,行动都有人监视。作为活佛,仓央嘉措必须严守很多教规,还要学习佛经,然而,仓央嘉措本来是红教人家的孩子,而西藏红教的僧人在当时可以娶妻生子。但达赖是黄教,不但不能娶妻生子,还必须严守色戒,另外还有一大堆戒律,
仓央嘉措天性较为疏懒,喜欢自由享乐的生活。但他从2岁开始,形同囚徒,生活毫无乐趣,政治上也毫无权力,甚至,仓央嘉措还必须隐藏的不满,不然可能会导致大祸。这种情况下,仓央嘉措开始自暴自弃,他经常在夜晚偷偷溜出布拉达宫,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去街上饮酒作乐。后来,干脆则装扮成贵族少年去嫖妓,甚至夜不归宿,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情很快就在拉萨流传开,仓央嘉措也得到了一个“风流神王”的外号。
桑结对此颇为恼怒,曾经当面大骂过仓央嘉措,然而,更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当时桑结代表黄教力量,同也在西藏的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斗的很厉害,和硕特蒙古人骁勇善战,桑结的藏军不是对手。到了拉藏汗继承汗位以后,双方面矛盾加剧,眼看就要爆发战争,在1705年,桑结出了一个昏招,试图反败为胜。他派人在拉藏汗的食物里面下毒,试图将他害死,
结果,下毒的刺客被抓住,交代了一切。拉藏汗勃然大怒,立即出动军队大举进攻,击溃黄教的藏军,杀死桑结,拉藏汗杀死了桑结以后,当然不会留下桑结扶持的傀儡仓央嘉措。由于知道康熙也对仓央嘉措颇为反感,拉藏汗上报仓央嘉措是假僧侣,沉溺于酒色,要求废除,康熙也不是傻子,让拉藏汗将仓央嘉措押解到北京处理。拉藏汗认为,如果仓央嘉措到了北京,会成为康熙手中的一张王牌,用来对付自己,
所以,仓央嘉措被押解到青海湖附近(还是藏区),突然圆寂。当时仓央嘉措只有23岁,身体很高,没有什么疾病,一般认为,这是拉藏汗派人下的毒手,将仓央嘉措毒死,斩草除根。仓央嘉措这一生是很悲哀的,他2岁就被立为活佛,根本没有选择做不做的权力。其实,他是个生性放荡快乐的人,写了很多经典的情诗,可惜,他又是一个不能近女色的活佛,想要还俗都不可能,最终又被人毒死。
6、仓央嘉措与纳兰性德谁更胜一筹?
《与无争》钟鼓体虚,为求声闻招撞击,麋鹿性逸,因欲豢养受羁縻。名可名,利可利,青牛一去道归西,纷纷世上尘,难得平常心。粗茶长养仙风骨,杂粮亦是不俗人,风月两不争。《比如说》纤鹤立鸡群,超超然无可比,仰观大鹏渺自低,青竹傲蕨丛,巍巍乎莫相及,攀望乔木叹未齐。名也比,利也比,霍光权势高千尺,邓通财富值万亿,
7、你读过仓央嘉措的诗吗?
仓央嘉措10句情诗,让人看见爱情最深刻的样子01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02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03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04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05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06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这时,一支从来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唯一的退路,07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08一个人既可以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忠于自己的心,
8、你喜欢仓央嘉措的理由是什么?
直击灵魂的柔软。喜欢仓央嘉措的理由?是他的不羁和率性?是他的散淡飘逸的文采?还是他蓦然打开的意象世界?又或者是他那简单和纯粹的词句?平复翻涌的心情,我感觉之所以喜欢仓央嘉措,只能是归因于他那能直击灵魂最柔软部分的能力,读不懂梵文和藏文,汉语和英文的翻译都很精彩,但毕竟少了那么一点点仓央嘉措的语态骨气。
我对他的喜欢,除了他的行止,还有他那些诗文表达的意象,以及那些在空气中飘洒飞舞的意象对我的轰击和触动,平民出身的他,却贵为表面上藏地的至高之王。身缚扎切的他,却穿透权势的诱惑毅然勇敢地走向凡俗,当年幼的时候,围绕父母,他撒欢在高原藏地,天真烂漫。当命运的光环强加在身,软禁和秘藏中的他,仍然遵循本心勇敢地寻找自我,
步入巍巍布达拉宫,繁文缛节之余,他依然能够放下权杖和红衣,如一粒随意的尘埃走入熙来攘往的街市,那里有他的真。当权力的绞杀如一枚异世的毒箭,射中他的时候,他坦然安乐地走向大地的极深之处他更像一个自由穿梭在时空中的穿越者,用自己平白简单的言辞打动万千人的心,那是他,走向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不同遭遇的所有人的唯一名片。
不管在红尘俗世中他的生命有多么短暂,但他足够飘逸、足够真实、足够才情四溢、足够传世千载就够了,他谱写的词句有多好?他创造的意象有多美?抛开他的结构和顿挫之美,他的语气和态度有多惊艳?像牧歌,牧羊人和草根们,都在海子边和行旅中艾艾传唱。像经典,那高僧和学者们,都在高庙里和殿堂里细细奉读,读懂他的人,无论贫穷和富贵,无论鸿儒和白丁,无论东西和南北,这就够了。
原谅我,我在此不能重复他的那些词句,这不是关于诗歌的鉴赏,他的词句,要留给那些真正喜欢他的人去慢慢寻找,慢慢诵读,慢慢体会。我只是想表达对于仓央嘉措这个人、这个人的词句、这个人词句中表达的那种对世界真感悟的欢喜,我始终相信,只要身而为人,就会产生爱,爱是人类最温暖最吉祥最可靠的柔软,仓央嘉措,用他的遭遇、他的词句、他制造的意象,直击我灵魂中的柔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