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布置作业,不等于没有作业,如果有时间可以检查一下孩子最近学的知识怎么样。老师不布置作业不等于没说作业,家长多陪陪孩子,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从教育的本质意义及教育培养孩子成长的规律讲,确实一年级是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的,也不应该让家长辅导作业等。
1、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
学生听了老师的课或者自巳看了课本,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掌握要领,也不一定都能正確理解和灵活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本要领,通过练习,解题,知道要用课程的那些知识,达到提剛结领的作用,一道题往往要用到几个概念和公式,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通过解题还可以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通过练习,返复应用课本知识,加强对课本內容的记忆。总之,通过练习,可以对课本內容正確并加深理解,提刚结领,前后贯穿,灵活运用,加強记忆,练习都是老师们在长期教学中积累起來的知识精华。学生在听完课后一定要多做练习,独立作习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抄袭别人的作业对提高自己作用大打折扣,俗话说吃别人吃过的糢不香。
2、老师不布置作业家长怎么处理?
谢邀!老师不布置作业,怎么处理?老师不布置作业,不等于没有作业,如果有时间可以检查一下孩子最近学的知识怎么样?掌握好了吗?问孩子今天学的什么?如:孩子说学了八个生字,给孩子听写一下,看会写吗,听写时要蹦哒着听写,就是不要按书上的顺序,有很多孩子按顺序都会写,一蹦哒就傻眼了!每个字最少要组三个词,再让孩子用词说一句话(就是造句)数学也一样,出几道题检查一下,看孩子会不会。
余下的时间做亲子活动,加强和孩子的关系,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1.和孩子一起读书,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讲里面的故事,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看画册上有什么,都在干什么?2.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给孩子洗红领巾,袜子,刷鞋。和孩子一起摘菜,做饭,
孩子既学会了技能又建立了和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以幸福感。孩子有爱,家才是归宿,3.和孩子一起游泳,打球,溜弯等等,可以利用玩的时间跟孩子谈心,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孩子才肯跟你掏心掏肺!你才能了解他,随时把不正确的东西消灭在萌芽中!4.教给孩子写日记。低年级的孩子能写两三句就可以,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或者查字典,
如:让孩子把亲子活动记下来,写明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和过程。这就是小学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日记有格式,第一行空四个格开始写:几月几号,星期几,天气,日记的内容要付合上面的时间和天气。格式错了考试时晚扣一半分,坚持写日记,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了素材,也让孩子练笔。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老师不布置作业不等于没说作业,家长多陪陪孩子,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可以从做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3、现在的小学老师布置作业,非要家长参与,天天拍视频,一年级写作文对吗?
我是布点法的研究者,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年了,现在回答你的问题。从教育的本质意义及教育培养孩子成长的规律讲,确实一年级是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的,也不应该让家长辅导作业等,但是当下的学校发展状况就如此,作为家长无法回避,所以我这里就给你聊几句,算作建议仅供参考。布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自己的知与不知的问题运动为参照来加工外界信息以便趋利避害”,家长面对的这个问题的导向是家长必须配合老师去做,既然无可回避就去面对,就当是对自己的成长做一次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家长本人的成长是百利无一害!根据布点法的这个思想,家长的已知是自己对孩子的作业应该知道的是知识层面,不知道的是怎样辅导这个年龄段孩子,也就是辅导作业的方式及孩子的认知能力家长不清楚,需要补充一下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我现在给你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属于认知发展的“前运思期”。这个发展期的孩子的认知特点就是:“1.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是有自我中心倾向,2.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3.能思维但不符合逻辑,不能见及事务的全面”,鉴于这种认知特征,我推荐布点法的相关理论“混合型教学”给你参考,所谓的混合型教学是当儿童已经习得一些语言符号,具有初步语言符号运演能力时,学生可以从与家长的语言互动中直接获取知识,也可以在活动、情境中运用符号思维能力自己探究知识,简而言之家长可以利用语言和活动、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来辅导孩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