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境由心生″这个词与“相由心生”和“境随心转”这几个词的内涵都差不多。一个人心态好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接触到的一切,都会觉得比较美好;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差,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觉得不顺心,一个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人,他(她)的容貌一般来都是比较端庄秀丽的。
1、如何理解“境由心生”?
我认为“境由心生″这个词与“相由心生”和“境随心转”这几个词的内涵都差不多。一是说明心态的重要性,一个人心态好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接触到的一切,都会觉得比较美好;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差,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觉得不顺心。二是引导人们向善向美,一个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人,他(她)的容貌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端庄秀丽的。
一个心底险恶、自私自利的人,他(她)的相貌往往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据说一个雕塑师常年雕刻恶鬼恶煞,他的面目也变得越来越狰狞可怕。经高人点拨后,他开始雕刻各种各样的菩萨,面貌也开始慢慢的恢复原状,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三是鼓励人们乐观旷达,当我们以乐观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时,所有事物都会觉得比较美好。
2、境由心生说的是一种什么心态?
境由心生有不同的解释,从唯识宗究竟的观点来说,万法都是心的显现,也就是一切都是由自心(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和习气成熟以后显现在识面前,真正的外境并不存在。比喻:晚上做梦时显现在梦心前的山河大地、人物景象等一切,醒来后一丝一毫都不存在,但是在做梦时却真真切切的存在,这一切的显现唯一是梦心无而现~就是本来没有,仅仅是梦心的种子习气成熟而现起了一切景象。
有的人会说,怎么可能一样?醒着的时候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渴了喝水能够起到解渴的作用,回答:在做梦的时候如果口渴,喝水一样可以解渴。而且,在做梦时,一切的显现同样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二者没有任何差别。一般会通过10个方面的辩论来说明醒觉和做梦完全相同,从而建立外境并不存在,仅仅是心的一种幻现,如果感兴趣,以后有时间可以详细开演。
还有一种观点,这是唯识宗暂时的安立,心理学也同样持这个观点,就是你看到什么样外境,完全是内心的一种投射,学心理学的最爱举的例子就是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一次,佛印禅师问苏东坡禅师自己像什么,苏东坡回答说象坨屎,然后,苏东坡反问禅师看自己象什么,禅师回答象尊佛。苏东坡回家以后就洋洋得意,苏小妹见后问其原因,苏东坡就将二人的对答告知,
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苏东坡问为什么,苏小妹说:“禅师看你是尊佛,说明他的境界是佛;你看禅师是坨屎,证明你的境界不清静,所以才会将禅师看成一坨屎”,苏东坡听后大惭!这里再举例说明: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她的父母见到会想这是我女儿;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见到,会想这是一个长得漂亮的大姐姐;狗见到会想是不同于它的人类;如果是一个贪心重的男人见到,就会生起不如法的非分之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