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殷墟,指的是安阳的殷都。史书上说的殷墟,指的是淇县的朝歌,显然,《史记》上说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县的朝歌,而不是安阳的殷,(1930年殷墟发掘现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建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续殷墟遗址的发掘,一个更加丰富的“地下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新时期的殷墟发掘帮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座三千多年前的城市的城市布局,发现了小屯宫殿区内妇好墓、南地甲骨坑层、环绕小屯宫殿宗庙区大壕沟、成片家族墓、大型道路及近百座车马坑、洹北商城等重要遗址,殷墟都城作为夏、商、周三代都城的代表作,在布局上遗址核心区内有宫殿宗庙区、手工业作坊区、民众聚居区和家族墓地及纵横的车马大道,西北郊侯家庄西北岗有规模宏大的王陵区,说明殷商时期的都城建制是有规划的。
1、殷墟考古在安阳,可为什么有人说,史书上说的故商墟在鹤壁淇县?
史书上说的殷墟,指的是淇县的朝歌。今天说的殷墟,指的是安阳的殷都,之所以后世对这两个概念比较混乱,是因为商朝曾经多次迁都。一、商都的变迁商朝在建立之初,定都在了“亳”,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后来,由于商王朝继承制度的缺陷,在王权的交替中,内斗不断,史称“九世之乱”。再加上黄河水患频发,所以商朝前前后后一共迁都13次,称为“前八后五”,
到了第19代商王盘庚的时候,他把都城迁到了北蒙,这之后,商都才稳定下来。北蒙也叫“大邑商”或者“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北蒙南面40公里处,也就是今天河南鹤壁的淇县,有个“朝歌”,相当于商朝的陪都。武王伐纣,攻打的就是朝歌,朝歌也叫做沫邑。二、为什么会有殷墟的争论殷墟也叫“商墟”,商朝灭亡以后,人们把商朝的故都“殷”,称为“殷墟”。
《史记》记载,“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就是周公旦把他的弟弟康叔封在了黄河和淇河之间的商墟,建立了卫国。而20世纪初,考古学家对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掘出了宫殿、王陵以及宗庙的遗址80多处,因为此处是商朝的遗址,所以就把此处称为了“殷墟”。那么,这两个殷墟,说的是同一个地方吗?三、殷墟到底在哪里《史记》让说,故商墟在黄河和淇河之间,
我们翻开周代的地图,朝歌就坐落在黄河的北岸。黄河从朝歌的西边过来,在朝歌的南侧,拐头向东北方向流去,而淇河在朝歌的西面,从北往南流过。显然,《史记》上说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县的朝歌,而不是安阳的殷,东汉的学者宋忠说,“卫,即殷墟定昌之地。”现在淇县的县城里面,还有“定昌”这条街,所以“定昌”指的就是朝歌,
2、西安兵马俑和安阳殷墟,哪个历史价值大?
虽然兵马俑名气更盛,但若论历史价值还是殷墟更胜一筹。1899年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使被“疑古派”否定了的商王朝重新建立在有文字可考的基础之上,成为海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篇,1910年,甲骨学家罗振玉据此考证出其出土地小屯村曾是的晚商都城,1928-1937年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的殷墟科学发掘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现了小屯宫殿宗庙区50余座夯土基址、小屯YH127甲骨坑及诸多甲骨坑层的发现还有小屯遗址区贵族墓及诸多祭祀坑,尤其是后冈“三叠层”文化的发现解决了仰韶、龙山、小屯三种文化的先后序列。
(1930年殷墟发掘现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建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续殷墟遗址的发掘,一个更加丰富的“地下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新时期的殷墟发掘帮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座三千多年前的城市的城市布局,发现了小屯宫殿区内妇好墓、南地甲骨坑层、环绕小屯宫殿宗庙区大壕沟、成片家族墓、大型道路及近百座车马坑、洹北商城等重要遗址,殷墟都城作为夏、商、周三代都城的代表作,在布局上遗址核心区内有宫殿宗庙区、手工业作坊区、民众聚居区和家族墓地及纵横的车马大道,西北郊侯家庄西北岗有规模宏大的王陵区,说明殷商时期的都城建制是有规划的,
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殷墟出土的文字是中国汉字的鼻祖,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等多种载体文字。其中尤以甲骨文最为代表,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象形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15万片甲骨文,堪称商代历史百科全书的甲骨文,(殷墟发掘出五乘车马坑和青铜短剑)殷墟都城中手工业作坊区的密集分布,其中尤以铸铜作坊遗址规模大、内涵丰富,再加上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的出土,充分说明殷商时期的青铜铸造水平达到了极高水平,重达800多千克的“司母戊鼎”是世界青铜器铸造之冠,雄伟瑰丽,让人想到三千多年前祭祀的宏伟场面。
王陵区1005号大墓出土的“旋龙盂”,底中部下粗上细的柱子上,有头向一致的四条可旋转的圆雕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玉人雕像,为研究殷人的衣、冠、发式和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物证;此外,殷墟历年出土文物以陶器为大宗,可供复原者达万件以上,这些陶器不仅是研究殷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研究的最好标志性指示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