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历史学的功用,得具体来说了。我上面提到的宣传、经世、推演基本都是庙堂史学的范畴,其中推荐的相关书籍也是和庙堂很接近的史家的成果,比如王世贞就在徐阶家里看实录,其《弇山堂别集》中抄了大量的实录材料,学问上自然碾压别人(似曾相识吧),官场上也比较不错,当到了刑部尚书;另一个就是张铨,很有判断力的一个山西籍官员,对国家当时的形势分析的很到位,诸如辽左用兵的不足,战略的选择的不足等,但没读过密府的材料,就说出了“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
1、历史学是干什么的?
历史学可能会产生积极的结果,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一、各朝各代都有史官,记录帝王言行和当前发生的事,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档案,比如晋国、魏国的《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人民,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还多次派人刺杀赵盾。后来,晋灵公被赵氏族人赵穿杀死,史官董狐在记载这件事时,不畏强权,坚持原则,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留下“董狐直笔”的典故。
二、执政者修史因为以前的史书上,有很多对当下朝统治者不利的记录和言论,所以执政者会派史官按照自己的意志对以前的史书进行篡改,目的是改变统治者的形象,混淆视听,使统治合理合法化。修史往往会造成文化的浩劫,比如清朝修《四库全书》,大量书籍被改毁,三、民间爱好者编史民间历史爱好者搜集史料,编写历史,比较注重史实,但也会加入自己的好恶,不是那么客观。
四、史学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历史并不见得真实,有的事件并没有记录,久远的历史无从考究,所以需要对历史进行研究,揭开历史真相,同时,借鉴历史,不忘教训,为当下服务。当史学成为一门学问的时候,当史学家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当史学作为在媒体上一种卖弄的手段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负面的,因循守旧,混淆视听。
2、学习历史学有什么用?
现在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有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会说我准备把我的研究上溯,历史对我的研究太有作用了,很有利于我把握趋势。有的历史学家会说:无用之处为大用,而且现在谈方法的比解决问题的还多,很容易眼花缭乱。古往今来历史无非有三大作用(即三个层次)第一个教化层次,这个是用来宣传用的。比如二十四孝,就是元代郭守正选取24个历史故事来解释儒家思想,并以通俗的方式宣传,这很有助于幼儿启蒙,儒家思想占据基层思想阵地,挤出去佛家、道家甚至地方宗教,
比如乾隆编撰《贰臣传》《逆臣传》,把开国时期的臣子事迹都编于书中,昭示天下,让天下臣民知道大清皇帝对不忠不孝的态度,以此涌现更多的忠臣烈士。第二个是致用层次,经世致用,读史明智基本是体现在这个层次。我之前写过明代高级政务官员的阅读情况,就是来解释这个问题,实录是王朝最有价值也最系统的材料,关于权力斗争、派系沿革、军政钱粮、职位轻重,任免迁转,都有很明确的叙述。
通过读实录提高水平,这是迅速了解国家政治,明确自身位置的最佳方法,但实录有沿革的保密程序,一般人看不到,除了参与修实录的人自己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只能看人家借机抄出来的。比如王世贞就在徐阶家里看实录,其《弇山堂别集》中抄了大量的实录材料,学问上自然碾压别人(似曾相识吧),官场上也比较不错,当到了刑部尚书;另一个就是张铨,很有判断力的一个山西籍官员,对国家当时的形势分析的很到位,诸如辽左用兵的不足,战略的选择的不足等,但没读过密府的材料,就说出了“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
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这就陷入言官流了,皇帝真没那么有钱,这对他的判断略有影响。总之,读实录不是个刻苦问题,是个级别和关系问题,读与不读高下立判,第三个是推演未来。有点玄的意思,但基本是把握天下大势,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都是对形势的终极判断,不仅要学习历史、更要创造历史。有人会说,这都是国家层次,
我们只能看到教化的东西,其他我们也看不到,怎么办?其实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你找前辈学经验,不就是为了这嘛,你看公司发展史,不就是想知道未来股价吗?我们都在尽力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当下流行的“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历史”的学术观点,其实就回答的这个问题。这方面金冲及、杨天石、高华、沈志华、杨奎松他们的书很容易提高我们认识能力,了解当下如何来,历史趋势如何演化,未来何处去,
至于历史学的功用,得具体来说了。目前历史学有三个领域:庙堂史学:我上面提到的宣传、经世、推演基本都是庙堂史学的范畴,其中推荐的相关书籍也是和庙堂很接近的史家的成果,这个层次的史学从来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目标性是其根本。象牙塔史学:也称为学院派史学,以求真为最高目标,皓首穷经、博雅是学人的基本体现,有很多世事洞明的大家。
目前学科本体的利益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比如各种方法、领域满天飞之类,当然只要坚持“深入浅出真学问,深入深处死学问、浅入深出伪学问”的方法基本就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民间史学:这是个兴趣群体,他们自己的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总结:理论上说题主想通过学历历史了解未来,那就多关注点政治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优秀成果,避免过早进入碎片化体系中,保持一个健全的常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