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的好坏与个人智力的高下、学习方法的运用等直接关联,属智商的范畴。题主所问的是否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孩子的开心就好,成绩好坏无所谓,人品的好坏与道德修养的优劣、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高下相关联,是行为意识范畴,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孩子自信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1、是否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孩子开心就好,成绩好坏无所谓?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题主所问的是否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孩子的开心就好,成绩好坏无所谓?其实这问题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二是孩子的成长快乐的问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重要,还是孩子的开心快乐重要?在每位家长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我见识了很多的小孩子,我给出的答案是,学习成绩和孩子的快乐不是矛盾关系,不是二选一的答案,越是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越是开心快乐。
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天天快快乐乐地学习着,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天天课上认真听课,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课下作业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天的学习工作,考试时认真对待,最终取得了好成绩,我看到的是他们自信、快乐、满足的脸。反观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看到他们唯唯诺诺不自信的样子就觉得既可气又可怜!不过别忘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学习不好的孩子只有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绝大部分孩子就是由于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对待学习不认真,基础没打好,才造成后来的学习成绩的低下,你说一个正在求学阶段的孩子,上课时老师讲的听不懂,每每考试时,试题不会,在那里发蒙,交卷时大部分未做,发卷时自己的成绩不好,大多都是班里垫底。就算老师和同学们都不说什么,但是人都是要脸面的,小孩子也有自尊,你觉得他没有压力,他会快乐?如果他能快乐起来,那么这孩子也太没心没肺,不可救药了,
每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其实他们并不快乐,他们也想学习成绩好。家长觉得你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就好,那孩子就会开心快乐了吗?他们目前是在求学的阶段,和其他孩子一样融合在一起,把学习提高上去,给孩子重新建立了自信,这样的孩子才会从内往外自发的快乐,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时间开始努力学习都不会晚,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学习是件非常辛苦、没有快乐的事,其实不是,当孩子进入学习的状态,也取得了进步,那时孩子的内心是快乐的。
我每每看班里的小孩子,那些学习好的孩子,神采飞扬,敢说、敢笑,敢于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学习差的孩子,目光闪烁、唯唯诺诺,举手都没有勇气。有的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勇气举手回答,老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成绩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培养孩子的自信才是最重要的,自信的人生才是快乐的!结束语:也许孩子努力了,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是努力的过程中,孩子已经找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追求的路上多了许多的快乐,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孩子自信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快乐,都要有,都很重要,两个都要抓,两个都要硬!但是压力不要太大,人生终究追寻的还是快乐!最后祝愿每个孩子学习和生活上都开心快乐!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不知道是否说的正确,手机前的友友如果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大家分享出来,期待您的留言!,
2、难道成绩好就一定是好孩子吗?难道成绩差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吗?
这句话说的不对!成绩好,不见得品性好,如果品性不好,也不是好孩子;成绩差,但很有礼貌,经常助人为乐,这也是好孩子!好孩子的标准,主要指的是品性好的孩子,立德树人,正是突出了品性的重要!如果学生很聪明,成绩很好,但是品德不好,不尊敬老师,不感恩父母,经常和同学闹矛盾,这样的学生怎么能是好学生呢?成绩差,但品性好,大家也说这是一个好孩子,所以成绩并不是衡量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现代教育,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加剧,唯分数论点观点,也有不少支持者!作为老师,是不应该歧视差生的,虽然他们暂时成绩不好,但经过努力,很多学生是可以大有进步的!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3、成绩差怎么办?
成绩不好的原因,因人而异,现将之分为两大类,并将应对方法简单梳理:①智力因素,接受能力比同龄人差,记忆力偏下,就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如别人,学习成绩和他人相比更是云泥之别。这种同学也不要气馁,有一句话叫天道酬勤,只要你能够不断反省,适当学一些训练记忆力的书籍,相信你的成绩会有所回暖的,②非智力因素。首先,学习兴趣不浓,是导致成绩不好的最大原因,
兴趣缺缺,必然导致注意力涣散,意志力脆弱,就可能出现在学习中开小差的现象。比如,在家做作业一边做一边看电视,必然导致作业质量堪忧,其次,学习方法不对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方法的习得就是一个“磨刀”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不要忽视,学习方法科学的话,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做题目,都会如同“庖丁解牛”般一气呵成。
4、成绩和人品有联系吗?
成绩和人品没有必然联系,成绩的好坏与个人智力的高下、学习方法的运用等直接关联,属智商的范畴。人品的好坏与道德修养的优劣、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高下相关联,是行为意识范畴,在学校生活中,不乏一些学习成绩好而人品也好的学生,即品学兼优。但也常常发现,有的成绩好的学生,人品并不怎么好,往往表现出自私狭隘,嫉妒心强,不爱集体,骄狂浮躁等行为;反而一些成绩不太好学生,却更为诚实善良,尊重师长,热爱集体,热心公益,
可见,成绩好与人品好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现实中,一些名校出现了个别高才生因嫉妒或个人私利不得满足而杀害同窗的案例,就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我们的教育不能一味地追求智育,用智育“一好遮百丑”,从而忽视道德修养的培养,这是相当危险的!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的归宿,这样,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才不是一句空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