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教育没有上不完的补习课,也不是眼花缭乱的特长班,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户外团队生活为形式,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长的监督、责怪与质疑,而是安静的支持,例如,中国父母会为了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砸锅卖铁的买一套“学区房”;会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上演现实版的“孟母三迁”.....即便如此,中国式的教育仍然有不少缺失,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中国式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谢邀。正如题主所言,孩子的成长、子女的教育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都非常重视的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人在子女教育上向来不遗余力,例如,中国父母会为了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砸锅卖铁的买一套“学区房”;会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上演现实版的“孟母三迁”.....即便如此,中国式的教育仍然有不少缺失,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理能力的缺失。
较之于外国人口数量,中国的社会竞争更激烈,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所传导的信息大多是只有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所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学”和“玩”的比例严重失衡,中国小孩动手能力不足。有人曾形容,中国小孩宁愿做好一张试卷,不愿组装一个宜家的桌子;另一方面,除了会学习,什么都不会,二是冒险精神缺失。
中国家长过于保护子女,对于如冲浪、航海、潜水、赛艇、登山、球类等运动基本以“危险”拒绝子女参加,而事实上,这类运动对于小孩勇气、责任心以及坚韧不拔品质的培养都大有裨益,三是团队协作意识缺失。这一点,城市独生子女表现尤甚,由于习惯了被寄予,导致以自我为中心,既不善交流的也不懂分享,而在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今天,个人力量的局限性性越来越明显,缺乏团队协作不仅会因自私被孤立,也难成大事。
近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营地式教育”,进入中国大众视野,这种教育没有上不完的补习课,也不是眼花缭乱的特长班,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户外团队生活为形式,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参营青少年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数据显示,目前全美国每年有逾1000万美国儿童和青少年,100万成年人参加营地活动,从总统、精英阶层到普通民众,其子女均是“受教群体”。
在中国,“营地教育”方兴未艾,成为以房企为主的企业与教育跨界结合的方式之一,其中,以作为城市配套服务商万科的“营地教育”最为成熟。据了解,万科依托全国的资源平台,打造专业体验式教育基地,以培养小孩包括责任、勇气、团队协作等方面的非认知能力,增长儿童视野和见识为目的,主要以夏令营、冬令营、周末营,不少城市的青少年,在参加完万科营地式教育后,受益匪浅。
以万科的梅沙户外营为例,孩子们通过体验式学习,打破了平时未曾触及的能力壁垒和知识盲区,同时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有的通过营地变得开朗幽默、乐于分享;有的通过营地增强了勇气和自信,增长了见闻;有的更是通过营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有所用。而在武汉,万科的营地式教育即将上演,在寒假来临之际,武汉万科推出“少年强则国强”冬令营。
2、请您认真用心的说说,我们的教育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关键在于教育体制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涉及政治改革,即使让你削弱了表面上的皮毛,顽固的教育理念依然无法动摇,另一个令人比较悲哀的是,整个教育系统里面充斥着利益的诱惑。不得不承认,众多的教育者,必须面对经济上的困惑,因为这是一个对所有人来说是最为现实的问题,目前,国家的有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研究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拭目以待。
3、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感谢邀请,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我认为乡村教育现在最缺乏的是生源。好些村校,教学楼刚刚盖好,学生流失严重,有些级段是个位数,甚至为零,因为现在农村很多家庭有条件的都在县城,乡镇买房。没条件的租房子想法设法也让孩子转入乡镇学校或者县城学校读书,现在的好些村校因为没有学生无法开课,因为没有生源就无法配备老师,这样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越来越跟不上。
4、你觉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无法做到的内容是什么?
可以肯定的说,学校教育无法做到的,也无法代替的,是家庭教育,“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老师传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二者缺一不可。作为两个孩子父亲,今天兰哥聊聊关于教育的大实话,共勉,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做“甩手掌柜”,孩子的教育一股脑全部交给老师了。
这样做肯定不行,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却表现各异呢?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单靠老师,否则就可能耽误孩子一辈子,有些教育,老师真的帮不上大忙,全靠家长对孩子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因为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也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兴趣、以及来自家庭的幸福感,是不是感觉很残酷?是不是感觉到作为家长的责任?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要想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当然要靠学校老师教,但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有专家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就算孩子上课时听得再认真,回到家里却完全不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学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学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学历、能力有多强,但是,他们能给学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之外的,是家长的育。俞敏洪曾说过:“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问题”。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完整。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在孩子成长的点滴过程中,父母要舍得投入精力、学会乐于担当,
父母更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要知道,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约束更有用,每位家长内心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孩子的成长,我之责任。老师教不到的地方,其实都是家长的责任,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是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事业上有多么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亲爱的家长,别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了。孩子比你想象中成长得更快,有些东西再不教就来不及了,中国有句老话:惯子如杀子。父母惯孩子,不忍心让孩子受罪,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就越不中用,养育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今后的人生。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在“狠心”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向成功。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越是“狠心”的父母,越是活得明白,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爱孩子。常说老师与家长之间容易产生分歧,造成双方的不愉快,但其实,老师与家长都有同样的出发点和同一个目标,就是教育孩子成才。
老师和家长,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阵营,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老师管教学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长的监督、责怪与质疑,而是安静的支持。你支持老师,其实也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携手同心,老师和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5、现代家庭教育都缺失了什么?
当今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父母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学习和运用,当今这一代人,在结婚后为人父母前,一般都会自学或主动学习胎教方面知识,育儿方面知识等等,相关书籍,影视作品也很多。在孩子没有出生前,储备了很多有用并行之有效的胎儿及婴儿理论和方法,当孩子出生后,随着婴儿期,幼儿期,小学期,中学及大学期间的相继到来,家庭教育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的缺失,呈递增状态,常态。
很多家庭的孩子深受其害而父母不自知,这些,不能完全归责到孩子的父母,是社会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培训的太少了,也就是说属于源头性缺失。当今为人父母者为了保证良好的家庭教育,都在努力工作,精力被好保姆,好幼儿园及老师,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吸引,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虽然他们言教的多,身教的少;虽然他们很关爱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性培训,教育和指导,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有些儿陌生和茫然。
评论